没有证据乱说别人是诬陷还是诽谤

律师回答

一、没有证据背后乱说别人有罪吗

1、没有证据乱说可能涉嫌犯诽谤罪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对于诽谤罪等刑事自诉案件,不管是否追加被告。法院审理时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1)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被羁押的自诉案件,应当在被告人被羁押后一个月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

(2)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未被羁押的自诉案件,应当在立案后六个月内宣判。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诽谤罪的量刑标准有哪些

1、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3、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3、不构成: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综上所述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如果只是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三、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区别有哪些?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区别包括客观方面不同、侵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方式不同等。

1、客观方面的区别

侮辱罪在客观方面首先要求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侮辱他人。其次,侮辱必须是公然进行的,再次。侮辱必须是针对特定的目标和对象进行的。

诽谤罪在客观方面首先要求行为人实施了捏造事实的行为,其次则要求散布捏造的事实,即将所捏造的虚假的足以伤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虚假事实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使公众广为周知。再次,诽谤的对象也必须是特定的。

2、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

(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

(3)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诽谤诬陷?

律师分析: 诽谤意思是指以不实之辞毁人、冤枉、进谏,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诬陷意思是伪造事实,以言语冤枉好人,加以陷害他们的“名誉”;或是刻意假造罪状加以陷害他人。不过无意识行为则称之误解(诬赖)他人。严重可能构成诬告陷害罪。 【...查看全文

诽谤诬陷的区别是什么

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之间的区别一般有以下的3点:1、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2、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的意图是让别人受刑事处分,诽谤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3、所捏造的事实内...查看全文

诽谤与诬陷的区别

诽谤罪和诬告陷害罪的区别在于行为方式、主观方面和所捏造的事实内容。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处分;而诽谤是当众或向第三者散布,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此外,诬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而诽谤罪捏造的是足...查看全文

诽谤和诬陷的区别?

律师分析: 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之间的区别一般有以下的3点:1、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2、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的意图是让别人受刑事处分,诽谤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3、所...查看全文

诽谤诬陷的差别是怎样的?

法律解析: 诬告陷害罪和侮辱诽谤罪的区别如下: 1、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罪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侮辱诽谤罪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 2、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侮辱诽谤罪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查看全文

诽谤与诬陷的区别是什么?

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区别在于行为方式、主观意图和捏造的事实内容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告发,意图让别人受刑事处分,捏造的是犯罪事实;而诽谤是当众或散布给第三者,意图损害他人人格、名誉,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人格、名誉的事实。...查看全文

诽谤诬陷的差别是怎样的?

法律解析: 诬告陷害罪和侮辱诽谤罪的区别如下: 1、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罪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侮辱诽谤罪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 2、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侮辱诽谤罪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查看全文

诬陷和诽谤的区别是什么?

诬告陷害罪和诽谤罪的区别在于,前者捏造他人犯罪事实以使其受刑事追究,后者捏造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诬告陷害罪是针对公民的人身权利,向国家机关告发;诽谤罪是针对公民的名誉,散布于第三者。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而诽谤罪...查看全文

诽谤诬陷的差别是怎样的?

律师解答: 诬告陷害罪和侮辱诽谤罪的区别如下: 1、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罪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侮辱诽谤罪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 2、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侮辱诽谤罪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查看全文

诽谤和诬陷的区别是什么

诽谤和诬陷的区别如下:1、不同的行为方式,诬告陷害是指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起诉,诽谤是当众或者向第三方传播;2、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诽谤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声誉;3...查看全文

被别人诽谤诬陷怎么办?

一、被别人诽谤诬陷怎么办?被别人诽谤诬陷可以通过报警的方式来处理。报案,公安机关可以调查。如果有必要,可以请公证员对侮辱、诽谤内容进行公证,作为指控对方的证据。在公安机关调查清楚后,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而无论...查看全文

被别人诬陷诽谤怎么办

法律分析:被别人诬陷诽谤的,当事人可以收集被诬陷诽谤的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刑法规定,诽谤他人的,可能构成诽谤罪,犯此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被别人诬陷诽谤怎么办

法律分析:被别人诬告陷害的,当事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且委托律师处理案件,当事人要收集被诬告的相关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查看全文

诽谤与诬告陷害区别

诬告陷害罪和诽谤罪的区别在于对象要求、主观方面和客观行为。诬告陷害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目的是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起诉;而诽谤罪侵犯公民名誉,目的是破坏别人的名誉,行为分散在第三方或更多人身上,但不起诉国家机...查看全文

诽谤和诬陷分别有什么区别?

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之间的区别一般有以下的3点:1、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2、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的意图是让别人受刑事处分,诽谤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3、所捏造的事实内...查看全文

被别人诬陷诽谤该怎么办

法律分析:被别人诬陷诽谤,当事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且要收集被诬告的相关证据。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

诽谤和诬陷的差别有哪些?

律师解答: 二者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是针对特定对象,采用捏造事实的手段实施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查看全文

诽谤与诬陷的区别有哪些

诽谤与诬陷的区别如下:1、不同的行为方式。诬告陷害是指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起诉,诽谤是当众或者向第三方传播;2、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诽谤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声誉;3...查看全文

诽谤与诬告陷害的区别是什么?

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在行为方式、主观表现和所捏造的事实等方面存在差异。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包括故意捏造虚假事实并以散布方式针对特定人,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为目的。诽谤与诬告陷害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行为方式、主观表现和所捏造的事实等方面。...查看全文

诽谤与诬告陷害的差别是什么?

律师解答: 诽谤与诬告陷害之间的区别如下:1、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2、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诽谤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等等。 【法律依...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杨萌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专职律师刑事辩护、刑事辩护

已服务207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