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如何办理?

律师回答
摘要:离婚后,失去抚养权的一方仍享有探视权;抚养权归属可协商或由法院判决,主要考虑双方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年龄等因素;继父母对继子女的抚养权可以解除;离婚时,抚养权归生父母所有,除非继父母不愿继续抚养。
夫妻离婚,一般也会导致夫妻其中一方失去抚养权。失去抚养权的一方将失去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权利。不过,失去抚养权的一方仍然会享有探视权,可以在约定或裁判的时间内定期探视子女,与子女进行相对短暂的相处。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双方协商,一旦协商不成,则需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继父母的对继子女的抚养权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的关系和一般的父母子女关系不同,具有姻亲关系和教育抚养关系,但不具备血缘关系,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可以解除的,由此推论: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生父(母)和继母(父)都要求抚养该子女的,抚养权归生父母所有。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对曾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继父母不愿意继续抚养的,认为抚养关系已经解除,该子女仍由生父母抚养。
延伸阅读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如何决定?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法院会根据孩子的最佳利益来做出决定。这包括考虑孩子的年龄、健康状况、教育需求和父母的能力等因素。法院可能会倾向于给予那位能够提供更稳定、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照顾的父母抚养权。双方父母可以通过协商达成抚养协议,但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法院将会介入并做出最终决定。在决定抚养权期间,法院还会考虑父母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的连结以及孩子与父母的意愿。最终目标是确保孩子的福祉和发展。
结语: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涉及诸多因素,法院将根据孩子的最佳利益做出决定。父母的稳定生活环境、照顾能力等将被考量。双方父母可协商抚养协议,如无法达成一致,法院将介入并做出决定。在决定抚养权期间,法院还会考虑父母关系、亲子连结和孩子意愿。最终目标是确保孩子的福祉和发展。因此,双方父母应以孩子为重,通过合作与理解解决抚养权问题,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要如何办理变更

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权仍然可以进行变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请求变更子女的抚养权:1.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子女的抚养权,但是不得损害子女的健康。2.离婚以后如果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另一方可以请求法...查看全文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变更如何办理?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变更,可以通过公证处公证或法院裁决。双方同意变更可办理公证,需提交相关材料。如不同意或认为抚养不适合孩子,可起诉要求变更。变更条件包括一方疾病、不履行抚养义务、虐待子女、子女愿意与另一方生活等。需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办理孩子的抚养权变更?

离婚后,变更子女抚养权有两种方式:协议变更和诉讼变更。如果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或子女要求增加抚育费,则需通过诉讼进行变更。如果父母双方达成协议变更子女抚养关系,则应予以准许。...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办理孩子抚养权?

我国民法典规定,离婚前必须先解决子女抚养权问题,否则无法办理离婚手续。离婚前应协商一致或通过法院诉讼确定子女抚养权归属,以避免离婚后出现抚养责任推卸问题。...查看全文

办理离婚后,如何争取孩子的抚养权?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的判决可以在离婚前或离婚后进行,双方可协商解决,无法达成协议可向法院上诉。抚养权的归属取决于经济情况、生活条件和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通常情况下,2周岁以下的孩子由母亲抚养,除非母亲患有严重疾病或虐待子女等不...查看全文

如何办理离婚后孩子抚养权的变更?

离婚后可以协商变更孩子抚养权,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抚养权是对子女的人身权利,有婚生和非婚生之分,支持父母一方要求变更抚养关系。...查看全文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按照以下规定处理:如果孩子是不满两周岁的,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给女方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先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处理孩子的抚养权?

如何确定子女抚养权是离婚中的重要问题。双方协商或法院决定抚养方案,考虑孩子意愿和感情培养。法院判决越来越人性化,会综合考虑孩子的发展和兄弟姐妹感情,倾向于一方直接抚养两个孩子,并提供优化方案。...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处理孩子的抚养权?

离婚后,未满两周岁的子女以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双方协议不成由法院判决;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应尊重其真实意愿。...查看全文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如何处理?

离婚后,对于未满2周岁的孩子,一般以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但特殊情况下可以判给父亲;已满2周岁的孩子,抚养权会根据父母双方情况决定,优先考虑谁对孩子成长更有利;孩子已满8周岁时,还会考虑孩子的意愿,抚养权会判给孩子愿意与之生活的一方...查看全文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如何处理?

离婚方式有协议和诉讼两种。协议离婚需达成财产和子女抚养协议后前往登记地。诉讼离婚需在被告住所地起诉,若被告迁居满一年,则起诉新居住地法院。共同财产一般平等分割,过错方不能分割;子女监护权取决于对孩子成长更有利的一方,妇女负责抚养2...查看全文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要如何办理变更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变更需满足条件,包括双方协议或起诉方式,法院认可必要。抚养权的确定取决于双方基本情况、孩子年龄和双方行为等因素。抚养权变更条件包括一方疾病或伤残、不履行义务或虐待子女、子女愿意与另一方生活且该方有抚养能力,以及其他...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处理孩子的抚养费和抚养权?

子女抚养原则:不满两周岁由母亲抚养,已满两周岁按最有利原则判决;八周岁以上尊重子女意愿。抚育费一般为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多个子女费用可适当提高,但不超过月总收入的50%。...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处理与孩子的抚养权?

离婚后父母无论由哪方抚养子女,仍需共同承担抚养义务。离婚后父母仍保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父母双方可通过协商或民事诉讼变更子女的抚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处理父母与子女关系和子女抚养纠纷的基本原则。...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处理抚养孩子的权利?

离婚后可以协议轮流抚养孩子,但需考虑子女意见和保护子女利益。如果双方都要孩子抚养权,可先协商,否则由法院判决。法院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原则,考虑多种情形决定抚养归属。如果双方都不想要孩子,可选择放弃抚养权并支付抚养费,或由法院根...查看全文

如何办理离婚后孩子抚养权的变更手续?

离婚后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可通过协商或诉讼解决,法院应予支持,包括一方患病或伤残无力抚养、不尽抚养义务或虐待子女、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且该方有抚养能力,以及其他正当理由。离婚时应优先考虑孩子的健康成长。...查看全文

离婚后想要孩子抚养权如何办?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处理情形:协商不成由法院判决,2周岁以下由母亲抚养,除非有特殊情况,2周岁以上法院判给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一方,多数为女方,2周岁以下女孩可跟随父方,8周岁以上应征求孩子意见。...查看全文

离婚后想要孩子抚养权如何办?

离婚后抚养孩子有以下处理情况:1.协商不成由法院判决。2.不满2周岁由母亲抚养,除非有证据证明母亲离家出走或有重大疾病、吸毒等不良行为。3.已满2周岁由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一方抚养,条件差不多多数判给女方。4.协议2周岁以下女孩子跟随...查看全文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如何判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可以由父母双方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法院进行判决。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查看全文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如何判

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权需要父母协商,如协商不成,法院会从子女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的抚养能力和条件等具体情况来判定。两岁以下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如果母方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抚养条件不足,或其他原因无法随母方生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