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刑事中止民事审理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律师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中止审理的规定:
1、自诉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应当裁定中止审理。
2、起诉后被告人逃脱,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应当裁定中止审理。
3、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应当裁定中止审理。
4、在审理期间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情形的。应当决定中止审理,并按照公诉案件或自诉案件的第一审普通程序重新审理。
5、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裁定中止审理。
6、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在审判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中止审理:
(一)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的;
(二)被告人脱逃的;
(三)自诉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未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的;
(四)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一、什么情况下会二次开庭
同一个案件在一审过程中需要二次开庭的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延期审理,另一种是中止审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延期审理规定,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延期审理:
(一)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二)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三)由于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
刑诉法第二百零六条中止审理规定,在审判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中止审理:
(一)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的;
(二)被告人脱逃的;
(三)自诉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未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的;
(四)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二、羁押期间需要重新计算的情况
1: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2: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是不能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
3: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补充侦查完毕后移送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的,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或者审理期限。
4: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原审法院从收到发回案件之日起,从新计算审理期限。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对他们作精神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如办案期限。
除此之外的其它鉴定期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如果由于鉴定时间较长导致在办案期限以内无法办完案件的,应当为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候审或者。
6: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改变管辖的公诉案件,从改变之日起,收到案件的机关重新计算办案期限。
7:中止审理的期限不计入审理期限。
8:延期审理的案件不计入审理期限。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中中止审理的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中中止审理的情况有: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等待继承人是否参与诉讼;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3、一方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且未确定继受权责人;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无法参与诉讼;5、本案需依据...查看全文

民事案件中止审理的法律规定

民事案件中,若出现以下情形之一,诉讼程序将会中止:一方当事人去世,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与诉讼;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的法律规定

当事人还没有确定法定代理人的,涉及民事诉讼过程当中的一方当事人死亡,其中一方因为不能抗拒的事由,没能够参加诉讼的,或者其他应该中止诉讼的情形,民事法庭都有可能中止审理,待到这些不可抗拒的原因消失以后,再重新开庭审理。...查看全文

刑事中止民事审理规定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中止审理的情况,包括被告人患病、逃脱、下落不明,以及其他无法继续审理的原因。中止审理后,可根据情况重新审理案件。...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中止审理的法律法规

本文介绍了民事诉讼法中中止审理的情形。当事人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或者涉及民事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死亡,其中一方因不可抗拒的原因无法参加诉讼,以及其他应该中止诉讼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民事法庭可能会中止审理,直到这些不可抗拒的原因消...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根据《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的情形包括:一方当事人死亡,需等待继承人参与诉讼;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定代理人尚未确定;一方当事人所属法人或组织终止,权利义务承受人尚未确定;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原因无法参与诉讼;本案必须以...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的情形:一方当事人死亡,需等待继承人确认参诉;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无法确定法定代理人;法人或组织终止,权利义务承受人未确定;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原因无法参诉。...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中止民事审理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中止审理的情形,包括被告人患病、逃脱、自诉人下落不明等。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恢复审理。文章还探讨了刑事诉讼中是否可以中止审理的问题。...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关于中止审理的规定有哪些情形?

民事诉讼法规定中止诉讼的情形,包括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中止后,待原因消除可恢复诉讼。法院需通知继承人参与诉讼,其行为有效。适用解释中规定法院应裁定指定管辖,并中止审理。开庭审理中遇到无法继续的情况,称为中止审...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规定

《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分别规定了民事和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情形。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情形包括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或组织终止等,而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情形包括被告人...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止的原因有哪些?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当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且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无法参加诉讼或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时,诉讼程序应当中止。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止审理规定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中止审理情形包括: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但未确定法定代理人、法人或组织终止但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不可抗拒的事由导致无法参与诉讼、本案需要依据另一案审理结果但另一案未审结、以及其他应中止诉讼的情形。...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的情形有哪些

有下列情形的,刑事诉讼终止: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查看全文

民事中止审理的法定情形

民事诉讼法关于中止审理的情形有: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查看全文

民事中止审理的法定情形

有中止审理的规定,因为一个案件的审理需要等待另外一个案件的结果时,往往就会中止审理正在进行的案件。民事诉讼法对中止审理的情形有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查看全文

民事中止审理的法定情形?

律师分析: 民事诉讼法关于中止审理的情形有: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查看全文

民事案件中止审理的情形有哪些?

在民事诉讼中,有六种情形可以导致诉讼中止。其中包括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以及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等情况。在刑事案件中,中止审理的情形包括自诉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起诉后被...查看全文

民事案件中止审理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

法院中止对民事案件的诉讼没有具体期限,一般是中止情形消失后继续诉讼。中止情形包括:当事人死亡,需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查看全文

刑事附带民事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附带民事的法律规定如下: 1、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的情形都有哪些

有下列情形的,刑事诉讼终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