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抚恤金是否需要继承公证

律师回答
摘要:民法典规定,抚恤金不属于遗产,不能继承也不需要公证。抚恤金由死者供养的亲属分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抚恤金适用于因工死亡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等亲属。供养亲属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方可获得抚恤金。
一、民法典中抚恤金是否需要继承公证
民法典规定,遗产才能继承的,而抚恤金不属于被继承人的遗产,所以抚恤金是不能继承的,也不需要公证,而是由死者供养的亲属分配。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的定义】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本规定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
本规定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规定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三条上条规定的人员,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三)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四)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五)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六)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七)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抚恤金不属于被继承人的遗产,因此不需要公证。抚恤金由死者供养的亲属分配,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等。根据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亲属可以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一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典中抚恤金是否需要继承公证

抚恤金可作为遗产,无需公证继承。个人可通过遗嘱处分,需在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事实发生地公证机构申请个人财产公证。公证机关确认符合条件后,出具公证书。...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抚恤金是否需要继承公证

法律分析:抚恤金不是一定需要继承公证。因为抚恤金属于个人合法财产,可以作为遗产,由被继承人通过遗嘱进行处分。自然人依法在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个人财产公证申请。公证机关依法受理并进行审查,确...查看全文

民法典 抚恤金 继承

法律分析:按照规定抚恤金是不能继承的,而是近亲属共有。 根据《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的定义】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抚恤...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死亡抚恤金是否可代位继承

遗产是死者留下的财产,必须通过遗嘱或法定继承来分配。死亡抚恤金不属于遗产范围,不能继承或代位继承。代位继承是指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继承人的晚辈血亲代替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死亡抚恤金是否可代位继承

民法典中死亡抚恤金不能代位继承,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死亡抚恤金不属于遗产范围,因此无法继承。死亡抚恤金有一次性抚恤和定期抚恤两种形式,一次性抚恤金适用于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的家属,而定期抚恤金适用于特定条件下的遗属,以...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继承股权是否需要公证

法律分析:继承股权即使不公证,也可以是有效的。我国法律规定,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遗嘱等公证事项。但遗嘱不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办理的公证事项,它是申请才办理的公证事项。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遗嘱继承是否需要公证

立遗嘱处分财产不必公证,只需满足条件即可生效,公证只是证据更有力。条件包括真实、能力、不违法规等。可指定遗嘱执行人。...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遗嘱继承是否需要公证

法律分析:遗嘱继承不是一定需要公证。根据相关规定,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遗嘱满足意思表示真实、遗嘱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遗嘱不违反法律规定等条件,即可依法生效。是否公证不影响其效力,只是经过...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抚恤金是否可以遗嘱公证

抚恤金是给伤残或死者家属的费用,不属于遗产。遗产是死亡时个人财产,不能通过遗嘱公证。自然人可以遗嘱指定继承人或赠与国家、集体或其他个人或组织,也可以设立遗嘱信托。...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抚恤金是否可以遗嘱公证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抚恤金是不可以遗嘱继承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抚恤金不是遗产。遗嘱中公证遗嘱的效力是最高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_x...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不动产继承是否需要公证

法律分析:不动产继承并不是必须要公证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十一条的相关规定可知,不动产继承的公证并不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经公证之后只是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不动产继承是否需要公证

房产继承公证不是必须的,但需要提交亲属、身份和财产信息。同一顺位所有继承人有权继承,但若只有一人继承,其他继承人需办理放弃继承手续。...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继承房地产是否需要公证

法律分析:继承房地产公证不是必需的。根据相关规定可知,继承房地产的公证并不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经公证之后只是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继承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即可自被继承人死亡时依法办理。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民法典抚恤金可否作为遗产继承

抚恤金不属于遗产继承范围,是对死者家属的经济补偿和抚慰,按照一定顺序分配给近亲属共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抚恤金不属于个人财产,因此不能作为遗产继承。抚恤金主要分为伤残抚恤金和死...查看全文

民法典抚恤金可否作为遗产继承

抚恤金是发给伤残人员或死者家属的费用,不属于遗产,不能通过遗嘱公证获得。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财产,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继承人或赠与国家等。自然人也可以设立遗嘱信托。...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遗嘱是否都需要继承权公证

民法典中遗嘱不都需要继承权公证,立有数份遗嘱时以最后的遗嘱为准。申请办理遗产继承公证需注意遗产状况、共有财产继承、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效力、遗嘱继承人变化等情况。遗嘱继承权公证应保留继承人必要的遗产份额,对于有继承人死亡的情况应确定...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放弃继承权是否要公证

法律分析:放弃继承权不是一定需要公证的。即法律并不强制,具体按当事人自由意愿确定是否需要公证。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继承前,作出放弃继承的明确的意思表示即可,不需要公证,但应当以书面形式...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放弃继承是否公证?

放弃继承不需要公证,需要书面表示;没表态则视为接受。受遗赠人知道后60天内需书面接受或放弃,没表态则视为放弃。...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放弃继承是否公证

法律分析:放弃继承需要公证,若是房产,只有办理放弃公证后,其余继承人才能办理不动产变更登记。《民法典》规定若是有公证遗嘱,则继承人可以凭借公正遗嘱直接进行变更登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十...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抚恤金是否继承规定有哪些

抚恤金不属于遗产范围,不能继承,而是近亲属共有,按照遗产继承人顺序分配,当事人可协商解决或向法院起诉,法院一般按均等分割原则处理,抚恤金是死者单位给予近亲属和被扶养人的生活补助费,不带有遗产性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