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一、经济纠纷是审判立案还是执行立案
审判立案和执行立案是法院两种目的不同的立案程序。审判立案是为了对纠纷案件进行审理判决;而执行立案是在法院作出判决之后,被告没有履行,法院经申请执行人请求或自行根据判决进行执行。
经济纠纷可以立案,对于民事经济纠纷的处理,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
适用范围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二、民间经济纠纷起诉流程是怎样的
经济纠纷起诉流程:
(1)起诉和受理
起诉是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的行为。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因此,起诉才可能引起诉讼程序,使诉讼活动开始。起诉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只有有效地行使起诉权,才可能使人民法院启动诉讼程序。
(2)审理前的准备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进行审理前的准备。包括: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组成合议庭并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核对诉讼材料或进行必要的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3)开庭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审判一般应当公开进行。审理过程分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征询原告,被告,第三人意见;能够调解的进行调解;判决。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4)判决和裁定
法庭辩论终结后,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判决一律公开宣告。
经济纠纷的具体处理情况,一方面是需要严格基于实际的经济纠纷原因和双方的矛盾事项来进行认定,如果双方可以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就是有效的,另一方面是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情况来通过法律途径来处理,由法院来进行认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
适用范围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