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遗产?

律师回答
摘要:死亡赔偿金不应作为遗产继承,遗产的范围包括个人财产和其他合法财产,遗产继承顺序按照配偶、子女、父母等顺序进行,继承中应坚持男女平等和互谅互让的原则,并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给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和胎儿。
一、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遗产继承?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因此,遗产的首要条件是死者死亡时留下的个人财产,而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是基于公民死亡而对死者近亲属所支付的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空难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遗产处理的复函》的规定,死亡赔偿金不宜认定为遗产。虽然,最高人民法院的复函认定死亡赔偿金不宜认定为遗产,但是并没有说“不应当”,且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是对死者的近亲属的赔偿,其分割可以参考遗产的分配方法,即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平均分配。
二、遗产的范围包括哪些?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1、公民的收入;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可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有价证券和履行标的为财物的债权等。承包人死亡时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把死者生前对承包所投入的资金和所付出的劳动及其增值和孳息,由发包单位或者接续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价、补偿,其价额作为遗产。
三、遗产继承顺序是怎样的?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继承顺序的明确为遗产的有序分割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在遗产的分割中,应坚持男女平等,养老育幼、照顾病残,以及互谅互让、团结和睦的原则。即便是立有遗嘱的情况下,也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以及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延伸阅读
结语:死亡赔偿金不宜认定为遗产,但可以按照遗产分配方法平均分配给死者近亲属。遗产范围包括个人财产、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林木、牲畜、家禽、文物、图书资料、生产资料、著作权、专利权等合法财产。遗产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其次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顺序的明确保障了遗产的有序分割,同时应坚持男女平等、养老育幼、照顾病残、互谅互让、团结和睦的原则。即使有遗嘱,也应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以及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三条 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遗产继承?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因此,遗产的首要条件是死者死亡时留下的个人财产,而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是基于公民死亡而对死者近亲属所支付的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空难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遗产处理的复函》的规定,死亡赔偿金不...查看全文

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遗产处理

法律分析:死亡赔偿金不能作为遗产处理。遗产是死者生前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死者亲属的财产,不属于遗产。死亡赔偿金是受害人死亡后赔偿义务人支付受害人近亲属或法定继承人的财产损失。...查看全文

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遗产处理?

法律分析:死亡赔偿金不能作为遗产处理,因为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死亡赔偿金是指受害人因各种非正常事故或死亡的,由相关责任人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死者家属的一定数量的赔偿,是对受害者近亲属的赔偿,并非死者的遗产...查看全文

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遗产处分?

律师分析: 死亡赔偿金能不能作遗产处分,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财产和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财产性权益,即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死亡赔偿金是对死亡补偿费的赔偿,具有经济补偿和精神抚慰金性质。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遗产抵债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死亡赔偿金是不可以作为遗产抵债的。遗产是指被继承人的合法财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死亡赔偿金并不是给死者的财产,而是给近亲属的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查看全文

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遗产分割

法律分析:死亡赔偿金一般不能作为遗产来分割。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而死亡赔偿金属于按照其性质不能被继承的财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中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遗产继承?

民法典规定,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不能作为遗产继承。车祸死亡赔偿金是对受害人近亲属的补偿,分配主体为赔偿权利人,即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顺序继承人(同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只有在第一顺序继承人不存在时才继...查看全文

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死者的遗产继承

律师分析: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其能作为遗产分割,但是死者的近亲属可以分割。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查看全文

能否将死亡赔偿金作为遗产进行分割?

死亡赔偿不属于遗产,不应作为遗产分割。根据《民法典》规定,遗产按照第一顺序继承人的顺序进行分配,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抚慰金是对死者近亲属的赔偿,不属于遗产。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并未明确表示死亡赔偿金不应作为遗产,但其...查看全文

死亡赔偿金是否作为遗产?

从性质上看,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而是对受害者亲属的赔偿。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可以依法转移给他人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1、公民的收入;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查看全文

死亡赔偿金能否视为遗产

死亡赔偿金不能作为遗产处理。遗产是死者生前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死者亲属的财产,不属于遗产。死亡赔偿金是受害人死亡后赔偿义务人支付受害人近亲属或法定继承人的财产损失。一、医疗事故的...查看全文

死亡赔偿金可否作为遗产继承

法律分析:死亡赔偿金不可以作为遗产继承。因为遗产是指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一般由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等人员分割,一般不受身份限制。而死亡赔偿金是因侵权行为,导致赔偿义务人应当就侵权行为对且仅对死者近亲属承担的赔...查看全文

死亡赔偿金是否可以作为遗产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遗产的定义。遗产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财产和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财产权益。而死亡赔偿,又称死亡补偿费,是死者因他人致害死亡后由加害人给其近亲属所造成的物质性收入损失的一种补偿。...查看全文

死亡赔偿金能作为遗产处理吗

法律分析:死亡赔偿金不能作为遗产处理,一般是给死者家人的补偿。遗产主要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主要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查看全文

死亡赔偿金能作为遗产处理吗?

死亡赔偿金不能作为遗产处理,一般是给死者家人的补偿。遗产主要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主要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等。...查看全文

死亡赔偿金能作为遗产继承吗

法律分析:死亡赔偿金不可以作为遗产继承,因为死亡赔偿金是支付给死者亲属的损害赔偿,是死者亲属的财产,不属于死者的个人财产,所以也不是遗产。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死亡赔偿金是在死者死后由亲属获得的财产。死者...查看全文

死亡赔偿金能不能作为遗产分割

法律分析:死亡赔偿金不能作为遗产分割,因为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死亡赔偿金是指受害人因各种非正常事故或死亡的,由相关责任人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死者家属的一定数量的赔偿,是对受害者近亲属的赔偿,并非死者的遗产...查看全文

死亡赔偿金能不能作为遗产处理

死亡赔偿金不能作为遗产处理。遗产有:1、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死亡赔偿金产生于自然人死亡以后,因此不属于遗产范畴;2、遗产主要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查看全文

死亡赔偿金能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法律分析:死亡赔偿金不能作为遗产继承。死亡赔偿金是受害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及符合法定条件的人员依照法律规定得到的赔偿,而非死者本人生前的合法财产,故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范围,所以不能作为遗产继承。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死亡赔付金能否作为遗产继承?

法律解析: 死亡赔偿金不可以作为遗产继承。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死者亲属的财产,不属于遗产。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死亡赔偿金是在死者死后获得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