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合同不可抗力需要约定吗

律师回答

一、民法典中合同不可抗力需要约定吗

民法典规定,不可抗力因素是不需要约定的,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条【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第四百七十条【合同主要条款与示范文本】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二、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的区别是什么

作为合同法上法定免责事由之一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它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在我国,许多学者将适用情势变更的事由局限于不可抗力,认为情势变更是因不可抗力而发生的,不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但是通说认为,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存在着如下区别:

(一)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可抗力一般表现为灾难性事件,如台风、地震等。而情势变更则表现为合同基础动摇,即当事人缔约之际期待和重视的事实消除或并未出现,如价格暴涨暴跌等。

(二)两者的适用程序不同

情势变更和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变更和解除合同时所适用的程序不同。各国法律都规定,如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不可抗力并导致合同履行不能,则因不可抗力而履行不能的一方当事人享有法定的变更、解除权,可以直接通知对方当事人解除或变更合同。但在情势变更的情形下,当事人要援用情势变更原则救济自身利益,主张变更或解除合同,必须请求法院做出裁判,如果法院驳回当事人的请求,则该当事人仍应履行合同义务。

(三)两者之间不存在对应的关系

在相互关系上,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不可抗力的发生并不必然导致情势变更,如果不可抗力并没有导致使合同基础动摇或者丧失而引起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失衡,就没有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可能。而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不仅局限于不可抗力,还包括意外事故和其它事件。

(四)两者的功能不同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不可抗力属于法定免责事由,在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中均可适用,一旦出现了不可抗力,则产生债务人依法被免于承担民事责任,也可导致合同的变更和解除。而情势变更原则属于合同履行的原则,其功能在于指导合同正常履行。即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情势变更的出现仍使当事人履行义务,有悖诚实信用原则,从而应允许当事人变更或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条【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第四百七十条【合同主要条款与示范文本】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合同中需要约定不可抗力条款吗

合同中一般不需要写不可抗力条款,因为这是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条款意味着在签订合同后,如果出现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可控制的情况,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查看全文

合同不可抗力需不需要约定

合同中应包含不可抗力条款,若未约定,则当事人可请求法院解除合同。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避免、克服的客观情况,因此不能承担民事责任。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不受人行为和意志左右,且与损害结果具有因果关系时,可视为不可抗力。不可抗...查看全文

合同是否需要约定不可抗力

根据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了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可以免除责任。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查看全文

合同是否需要约定不可抗力

合同中一般不需要写不可抗力条款。不可抗力条款是指在合同签订后,发生当事人无法预见、避免或控制的情况,导致无法履行合同时,一方可以免除责任的法定免责条款,不需要在合同中约定。...查看全文

合同是否需要约定不可抗力

法律分析:合同不用强制性约定不可抗力,当事人之间没有约定不可抗力的,当出现不可抗力时,当事人也可以请求法院解除合同,因为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属于法定解除合同事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合同是否需要约定不可抗力

当合同没有强制性约定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当事人遇到不可抗力时,也可以向法院请求解除合同。因为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这是法律规定的解除合同的原因之一。...查看全文

合同不可抗力是否需要约定

合同中没有约定不可抗力时,出现不可抗力时当事人可请求法院解除合同。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属于法定解除合同事由。当事人享有解除权或继续履行权,是否解除合同取决于解除权人的选择。合同终...查看全文

合同是否需要约定不可抗力

合同中没有约定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当出现不可抗力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解除合同。因为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符合法定解除合同的原因。...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合同需要约定签约地吗

一、民法典中合同需要约定签约地吗 签订合同时,要不要约定签约地,由当事人协商约定,如果协商一致的,可以约定签约地和合同履行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条【合同主要条款与示范文本】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不可抗力”有哪些规定

民法典中“不可抗力”有哪些规定 民法典不可抗力的规定有: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具有客观上的偶然性和不可避免性,主观上的不可预见性以及社会危害性。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当事人已尽其应...查看全文

遇不可抗力合同法约定?

律师分析: 1、通知义务及法律风险 不少企业因为情况紧急,采用电话或传真方式履行通知义务,这些方式很难形成有效证据证明通知义务的履行,企业在履行这些义务之后仍应当以函件形式补充通知。判断不可抗力事件是否发生并不是简单的活动,企业怀...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不可抗力合同履行一半能解除合同吗

《民法典》规定,不可抗力合同履行一半可以解除合同。不可抗力因素的构成需要具备不可预见性、不可避免性和不可克服性。然而,如果合同中没有列明不可抗力条款,则可能不能免责。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要列明不可抗力条款。...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有哪些不可抗力的规定?

民法典不可抗力的规定有: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具有客观上的偶然性和不可避免性,主观上的不可预见性以及社会危害性。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当事人已尽其应尽责任仍未能避免债务不履行或财物毁...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如何规定不可抗力条款?

不可抗力条款应当载明出具的证明文件及证明机构;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通知对方的期限;不可抗力事件的法律后果。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因不可抗力条款怎么写 不可抗力条款应当包括出具的证明文件及证明机构;不可抗...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要约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一、民法典中要约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民法典规定,认定合同效力的因素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合同中要约定工资吗

一、民法典中合同中要约定工资吗 如果签订劳动合同的,要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如果没有约定的,双方可以补充约定,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或者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七条【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查看全文

民法典如何规定不可抗力?

民法典对不可抗力之规定是:一方因台风、地震、洪水、冰雹以及非双方所能控制的社会异常事件违约但已履行保护义务且能提供证明的,可以免除其全部或部分的责任;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可以解除合同。 民法典对不可抗力有什么规定吗 ...查看全文

民法典如何定义不可抗力?

民法典对不可抗力的规定及其主要因素: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80条规定,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不可抗力是无法预见、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的主要因素包括:1)不可预见性,必须无法预...查看全文

合同中应该如何约定不可抗力?

合同不可抗力条款应当写明遇到不可抗力一方通知对方的期限;出具的证明文件及证明机构;不可抗力事件的法律后果。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写 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不可抗力条款的,...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合同需要约定终止条款吗

民法典中不要求合同必须约定终止条款,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自行协商确定。合同终止后,债权债务关系消灭,合同担保及其他从权利义务关系也消灭。债权人应返还负债字据,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结算和清算条款不受合同终止影响...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