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款期限届满,经贷款人催告仍未偿还的,贷款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贷款人起诉时应注意诉讼时效。债权人起诉时,应当注意相关证据的搜集整理,如债务人主体资格的证据、合同或协议、提货单(必须由债务人签字)、寄售单、借据和各种结算单等,以及与债务有关的其他电报等。收集的证据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供。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如果超过三年的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就会不予受理,出借人的债权就失去了法律保护。为了防止超过诉讼时效,出借人可以在诉讼时效届满前让借款人写出还款计划,从而使诉讼时效中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新的诉讼时效就可以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这样,出借人不仅拥有了起诉权,而且可以继续拥有胜诉权,从而有利于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