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能否互为担保人?

律师回答
摘要:两个人可以互为担保人,但需满足条件。法律规定中,机关法人、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一般不能为保证人。保证合同内容包括主债权种类、数额、期限、方式、范围等。然而,几个债务人互相担保明显违法,银行与甲串通骗取贷款涉及刑事犯罪。当多个保证人对同一债务提供保证时,若未约定保证份额,则视为连带共同保证,法院不支持保证人之间的份额约定。
一、两个人是否可以互为担保人
1、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为担保人。如果债权人接受的,并且担保人没有恶意串通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故意,担保人也具有担保的资质的,可以互为担保。但是机关法人、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一般不能为保证人。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一条,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
第六百八十三条,机关法人不得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不得为保证人。
第六百八十四条,保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被保证的主债权的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范围和期间等条款。
二、几个债务人是否可以互相担保
1、这样的情况明显违法,担保人在这里又是借款人,等于就是借款人自己给自己担保。银行在这里肯定是与甲串通好了骗取村民的贷款,如果达到一定数额就涉及到刑事犯罪了。
2、两个以上保证人对同一债务同时或者分别提供保证时,各保证人与债权人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应当认定为连带共同保证。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以其相互之间约定各自承担的份额对抗债权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两个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互为担保人,但需要债权人接受并且担保人没有恶意串通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故意。机关法人、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一般不能作为保证人。同时,几个债务人互相担保是违法的行为,可能涉及刑事犯罪。若多个保证人对同一债务提供保证,若没有约定保证份额,则应认定为连带共同保证,法院不支持保证人之间的份额对抗债权人。请谨慎处理相关担保事务。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以及本规定第十三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二节 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两人可以互为担保人吗

俩个人只要具备一定条件是可以互为担保人的。具体条件包括债权人接受的,并且担保人没有恶意串通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故意,担保人也具有担保的资质的,可以互为担保。但是机关法人、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一般不能为保证人。...查看全文

俩个人是否可以互为担保人

法律分析:俩个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为担保人。如果债权人接受的,并且担保人没有恶意串通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故意,担保人也具有担保的资质的,可以互为担保。但是机关法人、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一般不能为保证人。...查看全文

夫妻双方能够互为担保人吗

夫妻可为对方的个人债务提供担保,但不能互为共同债务的担保人。根据民法典第386条,担保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享有优先受偿权。根据第681条,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共同担保人能否相互追偿?

连带责任保证是指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方式。在连带责任保证中,若债务人中的一名保证人承担了全部债务,则该保证人将享有对债务人或其他负有连带责任的保证人的追偿权。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查看全文

俩个人可以互为担保人吗

法律分析:俩个人可以互为担保人。但如果债权人不同意的,两人不可以互为担保人。因为我国民法典规定,保证合同应当由保证人与债权人进行约定,如果债权人不同意的情形下,无法达成保证合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退休人员能否作为担保人?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办理,但需注意不能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批捕后可以向检察院申请取保候审。...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能否作为担保人

要看情况,根据法律规定,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以自己的主要收入为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这种情况下可以作为担保人,作为担保人后,需要承担保证责任的;如不符合上述情况,作为未成年人,不能作为担保人,担保合同无效...查看全文

能否为别人担保贷款?

本文讲述了担保贷款的一些情况。担保人是指在保证人和债权人之间达成协议,当债务人未能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时,保证人需按照协议内容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而贷款担保人则是指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公民,可以作为保证人。担保...查看全文

老师能否作为担保人?

做担保人被起诉不会连累家人,但涉及对担保人财产的继承问题时,继承人需要承担还款义务。担保人可以是法人、其他组织或公民,但需要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成为公司的保证人需要满足上述条件,并且国家机关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成为担保人。...查看全文

亲戚能否作为担保人?

担保人不限于亲戚,条件包括具备清偿能力的法人、组织或公民,国家机关除外,公益事业单位、企业法人分支机构也有限制,但可以授权提供保证,金融机构或企业不得被强迫提供保证,有权拒绝。...查看全文

夫妻双方可以互为担保人吗

夫妻双方可以互为担保人吗      贷款申请中,夫妻是不可以互相担保的。根据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夫妻双方均有共享和支配家庭...查看全文

担保人能否申请撤销担保行为

律师分析: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后,如果担保合同有可撤销情形的,担保人可以申请撤销担保合同,担保合同被撤销后无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查看全文

担保人分为哪两种担保方式

担保人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六条 【保证方式】保证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第六百八十七条 【...查看全文

担保人分为哪两种担保形式

担保人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六条 【保证形式】保证的形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第六百八十七条 【...查看全文

担保人分为哪两种担保方法

担保人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六条 【保证方法】保证的方法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第六百八十七条 【...查看全文

借款担保能否作为保证人?

借款担保充当保证人保证合同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保证合同有效的要件包括行为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合法且符合公序良俗,同时借款合同也必须有效。保证合同无效时,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需承担相应责任。借款合...查看全文

保释亲属能否作为担保人?

取保候审需担保人或交保证金。保证人需满足无牵连、有履行能力、享有政治权利、无限制人身自由、有固定住处和收入等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8、69条规定。...查看全文

能否由退休人员作为担保人?

本文讲述了退休人员作为经济担保人需要满足的条件以及担保人的风险。退休人员需要年满60周岁且具有固定收入证明,而担保人的家产不能完全属于担保人,因此在操作时需谨慎。同时,保证人在保证合同规定的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享有先诉抗辩权,...查看全文

能否让退休人员成为担保人?

本文讲述了担保人的身份获取和互为担保人的条件。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就可以成为担保人。担保人身份的获得通常取决于债权人的认可,只要在相关合同或协议上签字认可,就可以轻松地成为担保人。在一般情况下,公职人员、国有大型企业在职人员以...查看全文

公务员能否作为担保人?

合同担保人可以是直系亲属,只需满足法律规定条件。只要债权人认可,担保人只需在相关合同上签字认可即可。一般容易被认可的担保人包括公家公务员、大中型国企在职人员、有资金实力的个人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