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投案自首?

律师回答
摘要:交管部门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可以认定为刑事案件并移交刑侦部门立案处理的情况有两种:一是行为人故意致被害人伤亡,二是行为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遗弃,导致被害人因无法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
交管部门规定,认定投案自首情节为:
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3、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等待接受处理的。另外,根据规定,具有下列情形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认定为刑事案件并移交刑侦部门立案处理: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故意致被害人伤亡的;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因无法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的。
延伸阅读
刑事自首的要件和判断标准
刑事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行为发生后,自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刑事自首的要件主要包括:首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必须是主动投案,而非被逮捕或抓获;其次,投案必须是在犯罪行为发生后,但案件尚未被发现或尚未立案的阶段;最后,自首人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不能有隐瞒或歪曲事实的行为。
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投案自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主要的判断标准包括:首先,投案的时机,即是否在犯罪行为发生后尽快投案;其次,供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即是否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没有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最后,自愿性和主动性,即是否出于自发的意愿自首,而非被逼迫或被追逐。
综上所述,刑事自首的要件和判断标准是评定一个人是否属于投案自首的重要依据,司法机关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对自首人的公正评判和合理处理。
结语: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但根据交管部门的规定,投案自首情节可以减轻处罚。投案自首的情形包括主动到交管部门投案、委托他人或打电话报案等。同时,根据规定,如果行为人故意致被害人伤亡或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后隐藏或遗弃,导致被害人死亡或严重残疾,则认定为刑事案件。刑事自首要求主动投案、在案件尚未被发现或立案阶段,并如实供述罪行。评定投案自首需考虑投案时机、供述真实性和自愿性等因素。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公正评判和合理处理。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二节 侦查终结 第二百九十条 对于犯罪嫌疑人在境外,需要及时进行审判的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应当在侦查终结后层报公安部批准,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在审查起诉或者缺席审理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公安机关自动投案或者被公安机关抓获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通知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一节 通 缉 第二百八十二条 通缉越狱逃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适用本节的有关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一节 通 缉 第二百八十一条 经核实,犯罪嫌疑人已经自动投案、被击毙或者被抓获,以及发现有其他不需要采取通缉、边控、悬赏通告的情形的,发布机关应当在原通缉、通知、通告范围内,撤销通缉令、边控通知、悬赏通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判断是否属于自动投案?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发生后但未被捕前,自愿向司法机关或个人承认犯罪事实,并自愿接受进一步调查的行为。投案行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投案时间在犯罪人未被捕前;投案是犯罪分子自愿决定的;向司法机关或个人承认犯罪行为;自愿置于控制下等...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职务犯罪自首?

自首是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被认定为自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但自首后又翻供不是自首。相关规定当事人投案时的行为是否成立自首为依据。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套路贷?

套路贷组织中的业务员若明知实施套路贷犯罪并参与,如协助制造虚假支付记录、提供资金帮助等行为,可被视为共同犯罪,而对于"明知他人实施套路贷"的认定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司法实践中,套路贷常被视为诈骗罪,根据我国刑法第266条,数额较大...查看全文

投案自首是否属于犯罪后自首行为

自首和立功行为在刑法中具有一定的法律效果,可以在量刑时酌情减轻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此外...查看全文

自首的个人如何投案?

有关机关和个人自动投案。这里的有关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公共、检察、法律派出机构、公共、检察、法律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国家企业、事业单位、人民组织等。若在农村,包括犯罪人所属的乡镇、权力政府及其治保组织。城镇失业...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非法行医?

本文主旨为介绍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的本罪,包括主体特指、主观和客观方面的表现,以及侵害的客体为国家医疗管理制度和就诊人员的人身权利。...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结伙犯罪?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结伙违法行为的认定及处罚规定。根据法律规定,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将被处以拘留和罚款,情节较重者处罚更重。同样,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等行为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查看全文

醉驾投案自首,如何判断无事故?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法律责任: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者属于醉酒驾驶,处拘役和罚金,可判缓刑。具有特定情形的,如造成事故、高速路驾驶、载客、严重违法行为等,将从重处罚。曾因酒驾受过处罚或其他情形也可被重罚。...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属于国企?

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的企业,具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它们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有企业与事业单位相比,性质、经费来源和待遇工资等方面存在差异。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的就业机会更容易一些,因为招聘时间...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工伤?

工伤几级如何判断,工伤鉴定的规定是如何的。工伤级别根据损伤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等因素判定,需要到相关机构进行伤残鉴定。工伤未达到伤残等级仍可享受工伤保险医疗和停工留薪待遇,但不能享受伤残待遇。工伤医疗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治疗应在...查看全文

如何判定投案自首?

投案自首的定义:1、投案即自行前往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作案情况听候处理;2、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还可以免除处罚。法律依...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自首?

该段内容描述了自首的情形,包括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查看全文

追捕过程中投案是否属于自首

法律解析: 追捕过程中投案是属于自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 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查看全文

追捕过程中投案是否属于自首

法律分析:追捕过程中投案属于自首。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追捕过程中投案,司法机关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查看全文

追捕过程中投案是否属于自首

法律解析: 追捕过程中投案是属于自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 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是否属于自首

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是自首。根据刑法规定,成立一般自首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自...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是否属于自首?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成立一般自首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自动投案。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是否属于自首

法律分析:认定自首的条件是: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查看全文

投案途中被捕的主动投案是否属于自首?

犯罪分子在主动投案过程中,如果如实供述罪行并经查证后,可以被认定为自首。口头传唤不能构成自首情节,而自首的时限并无明确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只要主动投案如实供述案情,仍可成立自首情节。自首有助于鼓励肇事者主动投案、及时查清事实、节...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敲诈勒索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在故意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中止具有自动性、时间性和有效性的特征。对于敲诈勒索犯罪,行为人需通过有效方式向被害人明确表达停止犯罪的意图。如果行为人仅自己放弃犯罪,未向被害人传达信息,...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