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法律救济:法院申诉指南

律师回答
摘要:当事人对二审判决不服可进行申诉,需满足申请条件。当事人不能收集证据可申请法院调查,否则可提出申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3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可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执行。您可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
当事人对二审的判决不服的,还可以进行申诉,但是要符合申请的条件。
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但其未调查收集的,可以申诉。
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你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延伸阅读
终审判决不满?探索有效的上诉途径
当您对法院的终审判决感到不满时,您可以探索一些有效的上诉途径。首先,您可以考虑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提交上诉状并陈述您对终审判决的不满之处。其次,您还可以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咨询律师或法律顾问,他们将为您提供有关上诉的建议和指导。此外,了解相关的上诉程序和法律要求也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您的上诉申请符合法律规定。最后,保持耐心和坚持,上诉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坚持下去,您有机会争取到更公正的结果。记住,上诉是一项复杂的法律程序,因此寻求专业的法律支持是明智的选择。
结语:当事人对二审的判决不服的,还可以进行申诉,但要满足申请条件。对于无法自行收集证据的当事人,可以书面申请法院调查收集,否则可提出申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3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对已生效判决、裁定的申诉,但不能停止执行。您可以向法院或检察院提起申诉,同时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了解上诉程序和法律要求,坚持并耐心等待,有望获得更公正的结果。请记住,上诉是复杂的法律程序,寻求专业支持是明智之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将抗诉书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并且将抗诉书副本送交当事人。
上级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抗诉不当,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抗诉,并且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四节 第二审程序 第八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当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寻求法律援助:律师申请指南

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申请法律援助时需提交身份证或有效身份证明、代理权证明(适用于代理申请人)、经济困难证明以及与申请事项相关的案件材料。法律援助机构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如不齐全可要求补充或说明,如需要查证会向相关机关查证。符合...查看全文

寻求法律救济的部门有

法律分析:到当地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法律援助机构是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及实施本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统称“法律援助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设有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和协调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过后,如何寻求法律救济?

过了诉讼时效的债权救济方式和债务纠纷解决方法。过时债权可与债务人协商还款,签订协议重新计算时效,或通过法院起诉主张债权。债务纠纷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解决,申请支付令是有效途径之一。支付令需满足条件,债务人15日内未提出异议...查看全文

法人解散后,能否寻求法律救济?

企业法人解散后不能起诉,诉讼主体应为清算资产的股东。公司解散不会导致原来的诉讼无效,但需进行清算程序。清算完成后,公司法人人格才消灭。在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积极经营活动。解散公司在特定情形下可恢复,但我国未作规定。...查看全文

拖欠薪资如何寻求法律救济?

律师解答: 1、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2、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查看全文

拖欠薪资如何寻求法律救济?

法律解析: 1、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2、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查看全文

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有哪些?

公民不服法院判决有三种救济途径:上诉、申请再审和申请检察院抗诉。上诉适用于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需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法院提起。申请再审适用于对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认为有错误的情况,可向上级法院或原审法院申请。申请检察院抗诉适用于法院驳...查看全文

破产企业能否寻求法律救济?

破产后的公司可以在破产清算期间起诉,由清算组或投资主体以公司名义提起诉讼。企业破产清算程序包括成立清算组、接管破产公司、破产财产分配、清算终结和注销登记。申请公司破产清算的条件包括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和资不抵债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查看全文

面对诽谤,如何寻求法律救济?

被诽谤后的处理与起诉,诽谤犯罪的刑罚,以及区分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诽谤行为可能构成民事侵权或刑事犯罪,情节严重者可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诽谤罪必须基于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名誉侵权行为可以基于真实事实。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查看全文

寻求法律救济:起诉借条的步骤分解

借条拿去法院起诉的流程包括立案、缴费、开庭、判决、执行等步骤;借条的内容应包括借款人和放款人的全名、借款金额、借款时间、还款日期、利息、还款方式等。 借条拿去法院起诉的流程及借条内容要求。 借条拿去法院起诉的流程包括立案、缴费、开...查看全文

寻求法律救济:如何向公司提起诉讼?

起诉公司需有充分证据,律师费因地而异,需咨询当地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通过工商部门查询公司信息,选择注册地法院起诉,准备充分,律师分析并提供方案,进行调查取证,确保证据充足,律师的关键作用不可或缺,避免因小问题败诉。...查看全文

法律救济是指什么?

法律救济是指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受到行政机关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侵害时,根据法律规定向有权受理的国家机关申诉并要求解决,以获得补救措施。这些国家机关会受理并采取具有法律效力的行动来解决问题。...查看全文

产妇在分娩后可否寻求法律救济?

小产权房拥有权益存在限制,不能随意买卖。根据国家规定,小产权房不能转让给外村户口居民,但对本村户口居民可以相互转让。法院拍卖小产权房时需保护各方利益,不能损害其他权益。...查看全文

如何在医疗事故中寻求法律救济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医疗事故后,当事人应该收集证据,并向管辖法院递交起诉状提起诉讼。如果书写起诉状有困难,也可以口头起诉,由法院记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必须受理,并在七日内立...查看全文

寻求法律保护与拯救

总公司申请破产后,分公司也需要进行破产清算。分公司虽然没有法人资格,但其民事责任由总公司承担。总公司的破产债务可以通过分公司的财产清偿,不足部分则在清算结束后共同办理注销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规定,公...查看全文

普通人寻求法律救济的去处在哪里?

老百姓起诉需知:确定被告身份,详细描述纠纷,明确诉讼请求和主张,寻求法律援助或律师指导,法院根据管辖范围受理,提供证据并进行庭审,获得赔偿和救济。起诉前需了解法律,避免风险和不确定性。...查看全文

法院移送管辖决定不服如何寻求救济?

本文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的规定。移送管辖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接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依法享有管辖权、正确理解“不得再自行移送”的含义。移送管辖的例外包括无管辖权的法...查看全文

诉讼的法律救济

诉讼中怎么样才能申请法律援助?需要在诉讼之前申请。 民事诉讼怎么申请法律援助 需要去当地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申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公民有下列事项,没有委托代理人或辩护人的,可以申请...查看全文

名誉权受损时可以寻求哪些法律救济

侵犯名誉权如何索要赔偿 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形式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损害赔偿。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是对侵害他人名誉权造成的名誉利益损失的重要救济措施,通过判令侵权人采取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适当措施,可以使受...查看全文

法律救济

法律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而受到侵害,依照法律规定向有权受理的国家机关告诉并要求解决,予以补救,有关国家机关受理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