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通过法律手段追回公司损失?

律师回答
摘要:职务侵占罪是指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单位财物的行为,构成犯罪。即使归还财物,仍然构成职务侵占罪。相关法律规定了对此罪行的处罚。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也明确规定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侵占公司财产的义务。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如果已经利用职务之便侵占了公司财产,就已经构成了犯罪,事后再把财物还给公司只是犯罪后的一种补救措施,仍然是职务侵占罪。如果是没有实际实施侵占行为,只是出于准备阶段,就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八十三条第一款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公司法》
第一百四十七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
第一百四十八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挪用公司资金;
(二)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
《合伙企业法》
第九十六条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中,将应当归合伙企业的利益据为己有的,或者采取其他手段侵占合伙企业财产的,责令将该利益和财产退还合伙企业;给合伙企业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职务侵占罪是指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的行为。已实施侵占构成犯罪,退还财物只是补救措施,仍属职务侵占罪。未实施侵占不构成罪行。根据《刑法》,侵占数额较大者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者可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没收财产。对国有单位人员和委派人员的处罚另有规定。根据《公司法》,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义务忠实勤勉,不得收受贿赂或侵占公司财产。根据《合伙企业法》,合伙人侵占合伙企业利益或财产的,应退还并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六条 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四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恋爱骗财能否通过法律手段追回?

恋爱被骗的钱可通过法律追回。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恋爱诈骗属于诈骗行为,受害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回财物并获得退赔。报警方式包括电话、直接到公安机关、短信、微信、信函、互联网等。...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法律手段追回欠的3000元?

如何写欠赌债的答辩状?答辩状应包括标题、答辩人信息、答辩事由和答辩理由等内容。标题应明确刑事或民事答辩状,以及一审或上诉案件答辩状。答辩人信息包括基本情况和代理人情况。答辩事由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写法。答辩理由是答辩状的主体部分,应...查看全文

丢失钱财能否通过法律手段找回?

民法典规定,债权人可以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返还欠款。如果想打赢欠钱不还的官司,需要收集对方欠钱的证据,并在诉讼时效期间提起诉讼。如果数额较大,涉嫌侵占罪,则属于自诉案件,需要自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打赢欠钱...查看全文

破产公司能否通过法律手段追讨欠款?

正在申请破产的公司欠钱无法进行强制执行,执行申请应中止,债权需按破产法规定进行清偿。 企业可以宣布破产,需满足经营严重亏损和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的条件,并由法院裁定宣告破产。 正在申请破产的公司无法强制执行,除非债务人有足够资金偿还。...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法律手段追回欠款一万多?

民事案件中的债权债务纠纷,只要符合起诉条件,无论欠款金额大小,都会予以立案。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满足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明确被告、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人民法院应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法律手段追回被骗的300元?

网络诈骗可向“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举报,有机会追回被骗钱款。该网站受理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线索,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根据最高法院解释,诈骗金额在不同范围内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地可根...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法律手段追回欠下的房产?

唯一住房是否可以执行需判断其是否属于生活所必需,属于则原则上不能执行,不属于则可执行。唯一住房可强制执行的情形包括:被执行人子女提供生活所必需的住房、被执行人为逃避债务而转让其他房产、申请执行人提供符合廉租住房标准的住房供被执行人...查看全文

如何采取法律手段追回损失?

网络打赏追回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自愿打赏的钱属合法,不能要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法定代理人追认和同意,否则可起诉要回。双方可协商解决,协议不成可诉诸法院。...查看全文

怎样通过法律手段追回借条?

起诉流程:撰写起诉状,缴纳诉讼费,等待开庭传票,出庭参加诉讼,等待判决结果,胜诉后申请执行,法院查询财产,限制出境等措施,拒不执行可构成犯罪。注意欠条时间和诉讼时效,申请保全财产确保执行。...查看全文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追回欠款

律师分析:1、收集证据:想要回钱,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你手里有哪些证据,这些证据能够证明你们之间存在借、欠的法律关系。最常见的证据就是欠条或者借条了。2、赶紧看看欠条或者借条上的还款时间,如果约定了还款时间,就要注意...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法律手段追讨抚养费?

离婚后,父母双方有责任支付抚养费给子女。如果一方拒绝支付,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采取提取储蓄存款、扣留工资等方式,或查封、扣押、冻结、变卖财产等措施来迫使支付方履行义务。...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法律手段要回彩礼钱?

彩礼钱是否可以返还取决于具体情况。以下情况不予返还彩礼:已登记结婚并同居的;未登记但同居时间超过两年的;未登记但同居期间生育子女的;未登记但彩礼已用于共同生活的;婚约存续期间一方死亡。...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直播刷钱追回损失?

未成年人刷给主播的礼物钱,在当事人存在智力发育不健全或精神疾病等有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况下,才有法律依据要回这些钱,否则不能要回。...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直播打赏追回损失?

直播打赏的追回取决于打赏人的实际情况。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自愿打赏是合法的,只能通过协商追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大额打赏可由法定代理人追回,小额打赏则不能要回。...查看全文

欠债一万,是否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追回?

债权人可以起诉欠钱一万的情况,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原告是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案件属于民事诉讼范围且受诉法院管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7、122、123条,起诉应向法院递...查看全文

是否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追回朋友欠款?

本文介绍了朋友欠钱不还可以起诉的几种情况。债务人拖欠债务未偿还或转移、隐藏部分或全部债务,以及违反法律或合同规定的行为,都可以导致债权人起诉。起诉时,债权人应携带身份证、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到欠款人或借款地的法院。胜诉后,债权人可以向...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法律手段追讨欠下的房产?

唯一住房是否可以执行需判断其是否生活所必需,若是则原则上不能执行;除非:被执行人子女提供保障、被执行人转让其他房产逃避债务、申请执行人提供廉租住房给被执行人及家属。...查看全文

通过法律手段追讨债务

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债务是债权人的难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采取冻结、查封、拍卖等强制措施,甚至对拒不执行判决的债务人进行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债权人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查看全文

法律手段是否能帮助追回借款?

起诉欠款后,能否成功追回钱财取决于胜诉与否以及对方是否履行判决。持有欠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通讯记录和证人证言等证据,胜诉的可能性较大。若对方拒不履行判决,可申请强制执行,但需对方有财产可供执行。即使债务人暂无履行能力,建议尽早...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法律手段追究中间人的责任?

诈骗案中的受害者应限制民事诉讼请求范围为财产损失,并提供相应证据。明知参与的中间人属于共犯,需承担刑事责任;如证明其不知情,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