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第35条的规定是什么

律师回答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
一、《民法典》第35条的规定是什么?
      第三十五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二、监护人设立存在哪几种方式?
      监护人的设立即监护人的选任。对此,存在四种方式:
(一)法定监护
      法定监护是指监护人直接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首先应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的,按顺序应由以下人员担任: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
      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除此而外,经有关单位同意,精神病人的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责任,也可以担任监护人。
(二)指定监护
      指定监护是指监护人由人民法院或其他有权指定监护人的单位、组织的指定而产生。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指定监护有两种情况:
      1、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没有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时,有关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
      2、当近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有关单位、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
      在以指定监护方式设立监护的情形,如果当事人对指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作出维持或撤销原指定的判决,如果原指定被判决撤销,人民法院应另行指定监护人。
(三)委托监护
      委托监护是指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受委托担任监护人的人为委托监护人。
      例如,父母因事外出,将未成年子女托付亲友照管。此外,未成年人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就读期间,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有关教育机构或医疗机构对于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也应当承担监护责任。
      在委托监护的情形,除有特别约定之外,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承担,但委托监护人确有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责任。未成年人及精神病人在教育机构或医疗机构监管期间致人损害的,如果有关机构对损害的发生具有过错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四)遗嘱监护
      遗嘱监护是指被监护人的父母用遗嘱为其指定监护人。
      遗嘱监护的成立应具备三个条件:
      1、被指定的人同意作监护人;
      2、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无异议;
      3、该指定不违反法律规定,并对被监护人并无不利。
      其实《民法典》第35条就是针对监护人和被监护人之间的一些事项而作出的规定。比如说监护人必须履行自己的监护义务,但是作为监护人来说,不得私自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或是必须要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等。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总则第136条规定是什么

法律解析: 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是什么?

律师分析: 遗嘱指定监护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遗嘱继承又称指定继承,是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承受其遗产的继承方式。监护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对特定自然人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进行监督保护的法律...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第八条是什么?

律师分析: 第八条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已被废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已废止)...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123条规定的是什么

法律解析: 民法总则现在已经失效。现在《民法总则》的第一百二十三条已经变为《民法典》的第一百二十三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一)作品; (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123条规定的是什么?

律师分析: 民法总则现在已经失效。现在《民法总则》的第一百二十三条已经变为《民法典》的第一百二十三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一)作品; (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第188条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解析: 民法总则第188条的内容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第188条的内容是什么?

律师分析: 民法总则第188条的内容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第188条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解析: 民法总则第188条的内容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第172条的内容是什么?

律师分析: 《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二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 第一百七十二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第172条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二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法律依据:《民法总则》 第一百七十二条 行为人没...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第172条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解析: 《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二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 第一百七十二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第九条对绿色原则的规定?

律师分析: 《民法总则》第九条对绿色原则的规定如下:“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即绿色原则,对解决我国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第九条对绿色原则的规定

法律解析: 《民法总则》第九条对绿色原则的规定如下:“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即绿色原则,对解决我国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查看全文

第三人欺诈民法总则的规定是什么?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民法总则》同时...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第七十五条是什么

法律解析: 民法总则已经失效。已被废止的民法总则第七十五条是: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后果由设立人承受,设立人为二人以上的,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以自己的名义...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第七十五条是什么?

律师分析: 民法总则已经失效。已被废止的民法总则第七十五条是: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后果由设立人承受,设立人为二人以上的,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以自己的名义...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第七十五条是什么

法律解析: 民法总则已经失效。已被废止的民法总则第七十五条是: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后果由设立人承受,设立人为二人以上的,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以自己的名义...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六十一条的规定是什么?

律师分析: 《民法总则》第六十一条的规定是: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六十一条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解析: 《民法总则》第六十一条的规定是: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146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解析: 第146条规定的内容是: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