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告陷害罪应如何认定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介绍了侵犯的客体是多方面的客体,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向司法机关或有关机关告发。主观方面是故意,并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在于客体、对象、行为表现和目的等方面。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
1. 侵犯的客体是多方面的客体:不仅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还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且向司法机关或有关机关告发。构成本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捏造的事实必须是他人的犯罪事实,如果捏造的事实不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则不构成本罪;
(2)不仅捏造了他人的犯罪事实,而且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进行了告发;
(3)诬告陷害的行为必须是明确的对象;
(4)诬告陷害情节严重的,这里所规定的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诬陷手段恶劣,或者社会影响恶劣等。只要诬告陷害的行为符合以上条件,不论被诬陷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罚,都不影响本罪成立。
3.主体是一般主体。
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至于出于什么动机,不影响定罪。
律师补充:
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
二者都表现为陷害他人,主要区别是: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行为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后者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报复的目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利用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的,完全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特征,应定诬告陷害罪,不定报复陷害罪。
【法律法规】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延伸阅读
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主观方面是犯罪构成要件之一,也是量刑的重要考虑因素。在审判过程中,控方需要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被告人具有故意犯罪的主观方面。如果被告人没有主观方面,则可能被不起诉或者被判无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同时,《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也明确规定了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主观方面方面,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与故意犯罪的主观方面有所区别。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具有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意志,即行为人必须采取积极措施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则可能被认定为犯罪未遂或者犯罪中止。但是,在故意犯罪中,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此具有主观方面。

综上所述,主观方面是犯罪构成要件之一,也是量刑的重要考虑因素。在审判过程中,控方需要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被告人具有故意犯罪的主观方面。如果被告人没有主观方面,则可能被不起诉或者被判无罪。
结语:结论: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个人捏造了他人的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即使被诬告人并未受到刑事处罚,也构成诬告陷害罪。同时,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诬告陷害罪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根据法律规定,认定诬告陷害罪认定是:_x000D_ 1、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_x000D_ 2、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公民的名誉;_x000D_ 3、主观上是直接故意;_x000D_ 4、客观上行...查看全文

诬告陷害罪如何认定?

(一)本罪与诽谤罪的界限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3、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诬告陷害罪

法律分析: 认定诬告陷害罪主要从以下方面看: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企图引起了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4...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诬告陷害罪

法律分析: 这样认定诬告陷害罪: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企图引起了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的行为; 3、犯罪是一般主体; 4、在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诬告陷害罪

法律分析:认定诬告陷害罪主要从以下方面看:_x000D_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_x000D_ 2、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企图引起了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的行为...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诬告陷害罪?

诬告陷害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为主体必须年满十六周岁;其次,行为的对象必须是他人,诬告的对象必须是具体特定的个体,自诬告并不构成犯罪;最后,诬告的行为必须是向公安、司法机构或其他相关国家机构告发,且捏造虚假的犯...查看全文

诬告陷害罪该如何认定呢

法律分析:诬告陷害罪的认定是:犯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且向司法机关或有关机关告发。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诬告陷害?

受到诬告陷害的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可以对违法行为人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诬告陷害罪,当事人还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诬告陷害罪构成后,当事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查看全文

如何定性诬告陷害罪?

诬告陷害罪的主旨是指出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律依据。该罪行需要满足以下要求:侵犯复杂客体,即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事实并告发;主体可以是普通公民或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需要故意并具有使他人...查看全文

诬告陷害罪如何界定?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行为人涉嫌此罪应予立案,根据《刑法》第243条,可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的将受到重罚。错误的告发或检举不构成犯罪。...查看全文

诬告陷害罪如何定性?

诬告陷害罪的主旨是指犯罪行为人捏造犯罪事实、虚假告发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且情节严重,严重影响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捏造犯罪事实是指犯罪行为人虚构他人的犯罪事实,企图使被诬告者受到错误的起诉、审判等行为。...查看全文

什么是诬告陷害罪,如何认定罪责?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干部、群众,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查看全文

诬告陷害罪应该如何处罚?

律师分析: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查看全文

诬告陷害罪应当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诬告现场罪的处罚规定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在客观上体现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情形。法律...查看全文

诬告陷害罪应该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根据法律规定,诬告陷害罪的处罚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该罪的,从重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查看全文

诬告陷害罪未遂的认定

法律分析:诬告陷害罪未遂的认定:犯罪分子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诬告陷害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关于诬告陷害罪的认定

诬告陷害罪构成要件: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正常活动;捏造他人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告发或其他方式引起司法机关追究活动;主体为一般主体,故意为主观要件。与一般诬告陷害行为不同,前者捏造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刑事处罚,后者仅捏造错误事实使...查看全文

诬告陷害罪如何取证

法律分析:诬告陷害罪的取证一般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主要是对诬告的犯罪事实进行调查,判断其是否真实存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二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查看全文

诬告陷害罪如何起诉

法律分析:诬告陷害罪按一般的刑事案件流程起诉。诬告陷害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查看全文

诬告陷害罪如何量刑?

构成诬告陷害罪既遂的量刑: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属于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一、能不能随意告它人盗窃罪...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刘继祺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投资理财、投资理财

已服务143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