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罪的惩罚标准是怎么样的?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敲诈勒索罪的判刑标准以及与招摇撞骗罪的区别。敲诈勒索罪的刑罚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可以处以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罚金。而敲诈勒索行为与招摇撞骗罪的区别在于行为特征、被害人交出财物的心理状态、获取利益的范围和侵犯的客体不同。
一、敲诈勒索罪判刑标准是怎样的
1、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
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1)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2)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3)被害人谅解的;
(4)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敲诈勒索罪与招摇撞骗罪有什么区别
在实践中,有些犯罪分子往往假冒公安人员、海关缉查人员、工商管理人员以及税务人员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敲诈他人钱财,似乎与招摇撞骗罪相同,实则构成敲诈勒索罪。这两种犯罪的主要区别是:
1、行为特征不同。招摇撞骗罪是以骗为特征,完全以假象蒙蔽被害人;敲诈勒索行为虽然也可能含有欺骗的成分,但却以威胁或要挟为特征。
2、造成被害人交出财物的心理状态不同。在招摇撞骗罪中,被害人在受骗后,自愿交出财物或出让其他合法权益;而敲诈勒索行为则造成被害人精神上的恐惧,出于无奈,被迫交出财物或出让其他财产性利益。
3、获取利益的范围不同。招摇撞骗罪所获取利益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财物或财产性利益,又包括非财产性利益,如骗取某种职称或职务,政治待遇或荣誉称号等;敲诈勒索罪所获取的仅限于财物。
4、侵犯的客体不同。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严及社会管理秩序;敲诈勒索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人身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结语:敲诈勒索罪的判刑标准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勒索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敲诈勒索罪与招摇撞骗罪的区别在于行为特征、心理状态、获取利益范围和侵犯的客体不同。敲诈勒索以威胁或要挟为特征,造成被害人精神上的恐惧,获取的利益仅限于财物。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条 明知他人实施敲诈勒索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敲诈勒索罪的惩罚

敲诈勒索罪的刑罚根据数额和情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勒索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未遂的惩罚标准

敲诈勒索犯罪的刑罚依据数额和情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数额较大或多次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未遂犯罪可...查看全文

未遂敲诈勒索罪的惩罚标准是什么?

敲诈勒索罪量刑标准解析:敲诈勒索罪的刑罚根据财物数额大小来确定,数额较大起点为一千元至三千元,数额巨大起点为一万元至三万元。未遂犯比照即遂犯从轻或减轻量刑。...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未遂的惩罚标准是什么?

敲诈勒索罪未遂的量刑标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勒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的标准是怎么样的

敲诈勒索罪定罪标准如下:1、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未遂敲诈勒索的惩罚标准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敲诈勒索未遂的量刑标准和认定方式,敲诈勒索罪未遂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即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犯罪未得逞且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敲诈勒索罪未遂的量刑标准参照既遂进行判刑,而敲诈勒索财物的数额较大时,依法才构...查看全文

最新敲诈勒索罪处罚标准是怎么样的?

法律分析:最新敲诈勒索罪处罚标准: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查看全文

什么是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的量刑标准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敲诈勒索罪的量刑标准为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对象为公私财物,行为人采用威胁、...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的刑罚标准

敲诈勒索的刑罚标准根据《刑法》第274条规定如下: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勒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的惩罚规定是什么?

我国刑法对敲诈勒索罪的量刑档次进行了规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各地法院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的数额标准,并对从犯进行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的惩罚方式是什么?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在2000元至5000元以上,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价值在30000元至100000元以上,可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价值在300000元至500000元以上,可被...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的惩罚方式是什么?

敲诈勒索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的立案标准敲诈勒怎样处置?

法律解析: 敲诈勒索立案标准与量刑标准为: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二千元至五千元起;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三万元至十万元起;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起。犯敲诈勒索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的立案标准敲诈勒怎样处置?

律师解答: 敲诈勒索立案标准与量刑标准为: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二千元至五千元起;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三万元至十万元起;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起。犯敲诈勒索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既遂怎么惩罚?

敲诈勒索罪的处罚根据数额和情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果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被判处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数额较大或者多...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敲诈勒索罪立案标准如下:敲诈勒索行为数额达到了2000元的,那么就可以认定构成犯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中的规定,就敲诈勒索罪的数额来看,其中数额巨大的标准为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则为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敲诈勒索罪立案标准如下:敲诈勒索行为数额达到了2000元的,那么就可以认定构成犯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中的规定,就敲诈勒索罪的数额来看,其中数额巨大的标准为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则为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敲诈勒索罪量刑标准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产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律师分析: 1.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

法律分析:敲诈勒索罪的立案标准是这样的: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行为人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法律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