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性课程交易是否构成诈骗?

律师回答
摘要:卖课程是否属于诈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符合诈骗特点的才涉嫌诈骗罪。卖课行为人以欺骗手段获取财产,被害人因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行为人获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涉及数额较大的诈骗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卖课程是否属于诈骗,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符合诈骗特点的就涉嫌诈骗罪。卖课程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卖课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就构成诈骗。
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延伸阅读
课程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如何识别和应对?
在课程交易中,欺诈行为可能给学习者带来严重的损失和不良影响。要识别和应对这些欺诈行为,首先需要保持警惕,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仔细研究课程提供者的背景和信誉,查看他们的资质和学术声誉。其次,查阅他人的评价和评论,了解其他学习者的经验和观点。此外,注意课程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虚假宣传或夸大其词的情况。同时,了解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并核实是否有可靠的学习支持和资源。最重要的是,如果发现任何可疑或欺诈行为,及时向相关机构或当局举报,保护自己和其他学习者的权益。通过保持警惕和采取相应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应对课程交易中的欺诈行为,确保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投资的价值。
结语:在课程交易中,欺诈行为可能给学习者带来严重的损失和不良影响。要识别和应对这些欺诈行为,首先需要保持警惕,注意课程提供者的背景和信誉。其次,查阅他人评价,了解其他学习者的经验和观点。同时,注意课程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虚假宣传。核实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并确保有可靠的学习支持和资源。如发现可疑行为,及时举报,保护自己和其他学习者的权益。保持警惕,应对欺诈行为,确保学习经历和投资的价值。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二条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一百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条 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提起公诉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不起诉;在一审判决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曾因信用卡诈骗受过两次以上处罚的除外。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欺诈性债权转让是否构成诈骗?

虚假债权转让、赌博玩假以及被亲戚骗钱都属于诈骗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诈骗数额较大,将构成刑事犯罪,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处罚。不论是虚假债权转让还是被亲戚骗钱,只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查看全文

欺骗性借贷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欺骗手段借钱不还可能涉嫌诈骗罪。根据金额的不同,涉案金额在3000元至1万元以上、3万元至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查看全文

口头欺诈是否构成诈骗罪?

欺诈行为对口头合同的成立具有重要影响,主要取决于行为人是否有欺诈的故意,欺诈行为是否存在,被欺诈人是否因此陷入错误,以及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是否受到影响。...查看全文

欺诈担保人是否构成诈骗?

诈骗行为是否构成,取决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担保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取决于债务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如果构成诈骗罪,担保人无需承担责任;否则,担保人应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欺诈感情是否构成诈骗罪?

单纯的欺骗感情不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根据《刑法》规定,诈骗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欺诈承诺是否构成诈骗罪?

本文介绍了虚假承诺不会产生法律效力,诈骗罪的基本构造以及是否构成诈骗罪要根据行为人行为及主观状况综合认定。如果虚假承诺没有导致被害人财产损失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被害人财务的目的,则不构成诈骗罪,但可能构成民事欺诈。...查看全文

钱货交易未达成,是否构成诈骗?

拿钱办事没办成的并非一定是诈骗,通常只是民事纠纷,可通过当事人协商解决。若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诈骗手段骗取财物,则构成诈骗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欺诈性捏造夫妻共同债务是否构成诈骗?

捏造夫妻共同债务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若以虚构事实骗取财物且数额较大,将受到刑事处罚。诈骗罪从重处罚的情形包括:首要分子或共同犯罪者、惯犯或流窜作案、诈骗急需的生产资料、诈骗救灾款物、霍诈骗致使财物无法...查看全文

是否欺骗金钱即构成诈骗?

诈骗未遂也构成诈骗罪,但根据数额大小可能不会受到处罚。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2000元为起点。诈骗假币不构成既遂罪。诈骗罪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但没有死刑。...查看全文

欺诈性股票交易罪

涉嫌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二款,将被判刑。从业人员、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提供虚假信息或伪造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者,将受到刑罚和罚金的处罚。恶劣情节者将面临更严...查看全文

欺诈消费者行为是否构成诈骗

法律分析: 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应当受到处罚并承担责任的行为。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为:1、侵犯的客体是公...查看全文

欺诈性支票是否具有欺骗性

开空头支票骗取财物属于金融票据诈骗,触犯《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虽然不触犯法律规定,但违反金融管理规定,银行会进行处罚。但如果因开出空头支票造成损失或连带印发其他法律责任,需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欺诈签订的合同是否构成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查看全文

欺诈性诉讼是否属于诈骗罪?

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严重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我国刑法特别规定了虚假诉讼罪,违者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网络欺诈与诈骗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网络诈骗是指利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在互联网上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对于数额较大的诈骗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可处罚金;对于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处罚金;对...查看全文

民事欺诈到什么程度构成诈骗罪

法律分析:   只要民事欺诈的情形达到了以下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则可构成诈骗罪: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查看全文

沉默是否构成欺诈

法律分析:(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一是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故意。 (2)欺诈人实施了...查看全文

欺诈性支票是不是诈骗

对于票据欺诈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主体资格、签发票据的原因关系、资金关系是否真实,以及行为人对他人财物的处理情况和对票据的承兑付款和清偿是否有努力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查看全文

情人之间的财物交易是否构成诈骗?

诈骗罪的惩罚与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有关,数额较大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者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者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什么是欺骗性交易

法律解析: 欺骗性交易行为,也称仿冒行为,是经营者采用假冒、仿冒或其他虚假手段,使交易相对人产生混淆或误信,从而获得交易机会的行为。 【法律依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21条 第1款 经营者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他人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