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第137条的解读

律师回答
摘要:《民法典》第137条规定了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对于非对话方式的意思表示,从到达相对人时生效。这一条款适用于需要送达给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如要约、通知等。对话方式的意思表示则采用了解主义,即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该条款对于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意思表示具有指导意义。
一、民法典条文137的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条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本条对“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作出了规定。
二、对该项法规的解读
1、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指须送达给相对人才能生效的意思表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指无须送达给他人即可生效的意思表示。前者如要约、承诺、解除合同的通知等;后者如遗嘱、动产的抛弃等。
2、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分为对话意思表示和非对话意思表示。
(1)以当面交谈、哑语、打电话、打旗语等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为对话意思表示,采了解主义,即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比如,甲给乙打电话提出要约,乙了解要约内容后,要约生效。
(2)以信件、数据电文等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为非对话意思表示,采到达主义。比如,甲按乙留下的邮箱地址给其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提出了自己的要约,该要约在进入对方系统时(邮件发送成功时)为送达,送达后生效。
3、《民法典》相关规定
第四百八十一条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承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到达:
(一)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
(二)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
第四百八十七条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是因其他原因致使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外,该承诺有效。
第四百九十二条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其住所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由以上相关内容可以清楚地知道,民法典第137条是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意思表示的一条准则,它所表达的内容大致是,如果相方在意思表示的时候是以非对话的形式进行,则做出的非对话意思表示从到达相对人的时候就生效了。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民法典》第137条的规定,对于非对话方式的意思表示,其生效时间是在到达相对人时。这意味着在使用数据电文等非对话形式进行意思表示时,当数据电文进入特定系统或相对人知晓进入其系统时,意思表示即生效。此外,根据相关解读,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需要送达给相对人才能生效,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则无需送达即可生效。通过了解民法典相关规定,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和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九十二条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典第1198条的解读

经营场所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导致他人损害,经营者应承担侵权责任;若他人行为导致损害,第三人负责,但经营者未尽安全保障责任,需承担补充责任,并可向第三人追偿。...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74条的解读

第174条规定的“例外”规定扩大了代理行为的有效性范围,以更接近合理规定。关于第(一)项变化不妥,缩减了代理行为有效性的可能性;第(二)项变化合理,扩大了范围;第(三)项授权是单方法律行为,授权人自己可以决定。...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062条解读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共同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和其他劳务...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9条解读

《民法典》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  &...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57条法律解读

该条法律解释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时的财产返还和赔偿责任。行为人应返还财产或进行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则各自承担责任。根据其他法律规定执行。...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359条的详细解读

《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明确了建设用地试用期到期后的续期处理问题。住宅用地自动续期,续期费用和具体规定由法律法规决定;非住宅用地可能需要交回;对于地上不动产的权属,按照约定或法律处理。...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18条的更新解读

民法典1018条解释了自然人肖像权,即对自己肖像的人格利益的权利。肖像权是公民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权利。另外,民法典还规定了一系列禁止行为,如包办婚姻、买卖婚姻、重婚、家庭暴力等,以保护婚姻自由和家庭成员的权益。...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198条的详细解读

经营场所未尽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经营者需承担侵权责任;如因第三人行为导致损害,第三人负责,但经营者也需承担补充责任。经营者可事后向第三人索赔。...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192条的详细解读

劳务关系中的责任分担原则: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规定,如果劳务提供方造成他人损害,接受方需承担侵权责任,并可要求补偿。若提供方受损,双方各自承担责任。若第三人行为导致提供方损害,提供方可要求第三人承担责任或接受方补偿,接受方...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079条的更新解读

夫妻感情破裂可通过调解或起诉离婚,民法典规定了准予离婚的情形,包括重婚、家庭暴力、赌博等,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也可离婚。若一方失踪,另一方可离婚。若法院不准离婚但分居一年以上,可再次提起离婚并获准。...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676条的详细解读

借款人逾期返还贷款的后果及责任 借款人未按约定期限返还贷款,需支付逾期利息。如未履约,需承担违约责任。如约定违约金,可要求赔偿;无约定则支付逾期利息,但总额不超过年利率24%。 后果包括信用受损、增加还款压力、银行催收及抵押物拍卖...查看全文

民法典580条第二款解读

律师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80条第二款规定:“债务人应当对债务承担风险,除非债权人或者法律另有规定。”该规定表明,在没有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债务人承担债务风险。这里的债务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无力履行、违约等情形。该规...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45条如何解读?

《民法典》第145条规定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行为的有效性。根据该条款,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法律行为或与其个人情况相适应的法律行为是有效的。其他法律行为则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追认后才有效。相对人可以要求法定...查看全文

民法典580条第二款解读?

律师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80条第二款规定:“债务人应当对债务承担风险,除非债权人或者法律另有规定。”该规定表明,在没有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债务人承担债务风险。这里的债务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无力履行、违约等情形。该规...查看全文

民法典580条第二款解读?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80条第二款规定:“债务人应当对债务承担风险,除非债权人或者法律另有规定。”该规定表明,在没有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债务人承担债务风险。这里的债务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无力履行、违约等情形。该规...查看全文

民法典580条第二款解读?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80条第二款规定:“债务人应当对债务承担风险,除非债权人或者法律另有规定。”该规定表明,在没有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债务人承担债务风险。这里的债务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无力履行、违约等情形。该规...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584条的解读与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明确规定了可得利益损失的预见时间及内容,应以损害类型为准,同时应考虑损益相抵规则和减损规则的适用。对于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需综合考虑合同履行时间、剩余时间、经营情况和当事人投入等因素。...查看全文

民法典1060条的解读

律师分析: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条的规定,遗嘱应当由遗嘱人亲笔签名或者盖章,并在每一页的末尾写明他的姓名。如果遗嘱没有盖章,那么就需要他亲笔签名。如果无法确定是否是亲笔签名,需要进一步证明。其中规定了两种证明方式。第一种是可...查看全文

民法典1060条的解读?

律师解答: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条的规定,遗嘱应当由遗嘱人亲笔签名或者盖章,并在每一页的末尾写明他的姓名。如果遗嘱没有盖章,那么就需要他亲笔签名。如果无法确定是否是亲笔签名,需要进一步证明。其中规定了两种证明方式。第一种是可...查看全文

民法典264条解读?

律师分析: 《民法典》第二百六十四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章程、村规民约向本集体成员公布集体财产的状况。集体成员有权查阅、复制相关资料。依照民法典,村民委员会等行政机关必须向村集体公示...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谢保生

北京市-北京市-大兴区

专职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241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