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权最长多少年

律师回答
摘要:居住权的设立和特征。居住权可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若无明确规定,则视为终身。设立方式有合同和遗嘱。居住权人享有占有、使用、修缮住宅的权利,但不能出租。特征为严格遵循居住属性,无偿设立,流转受限。设立居住权需书面合同,包括当事人信息、住宅位置、居住条件和期限、争议解决方式。
居住权的期限可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确定或约定,如果对期限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的,则应推定居住权的期限为居住权人的终身。这是因为居住权是用来供没有房屋的人居住的,所以权利人对房屋的居住权如果没有约定的话,应当理解为与其生命共始终。居住权的设立主要方式具体如下:
1、以合同方式设立居住权:依合同设立的居住权,以登记为设立要件,居住权合同签订后,双方当事人应当共同申请登记;
2、以遗嘱方式设立居住权:以遗嘱方式设立居住权,包括遗嘱继承和遗赠。以遗嘱继承获得居住权的,应以遗嘱有效为前提。以遗赠方式设立居住权的,如果受遗赠人未及时作出接受遗赠的意思表示,或未完成遗赠扶养协议中约定义务的,可能会丧失权利。
3、通过遗嘱继承设立的居住权并不以登记为设立要件,而是自继承开始时,继承人取得居住权。但为避免争议,仍建议及时办理登记。
居住权作为用益物权具有特殊性,即居住权人对于权利客体即住宅只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不享有收益的权利,不能以此进行出租等营利活动。居住权人的权利具体如下:
1、占有、使用住宅的权利;
2、排除第三人对住宅的权利主张;
3、对房屋进行修缮、添附的权利;
4、为生活居住需要使用住宅的非权利部分居住权的制度功能在于保障居住权人的居住利益;
5、优先购买权。
居住权的特征为:
1、严格遵循居住属性;
2、以无偿设立为原则;
3、流转受到严格限制。
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2、住宅的位置;
3、居住的条件和要求;
4、居住权期限;
5、解决争议的方法。
延伸阅读
结语:居住权的设立方式多样,包括以合同方式和遗嘱方式设立。居住权的期限可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如果没有明确规定,则应推定为终身。居住权的特征是严格遵循居住属性,以无偿设立为原则,流转受到严格限制。居住权人享有占有、使用住宅的权利,并具有排除第三人权利主张、修缮、添附的权利,以及优先购买权。设立居住权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包括当事人信息、住宅位置、居住条件和要求、居住权期限以及解决争议的方法等条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六条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八条居住权无偿设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第三百七十条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居住权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第三百六十九条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百六十七条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
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条件和要求;
(四)居住权期限;
(五)解决争议的方法。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我国法律规定居住权最长多少年

居住权的期限可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确定或约定,如果对期限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的,则应推定居住权的期限为居住权人的终身。这是因为居住权是用来供没有房屋的人居住的,所以权利人对房屋的居住权如果没有约定的话,应当理解为与其生命共始终。...查看全文

监视居住最长多少时间

法律分析:监视居住的时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监视居住对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限制比取保候审严厉,在时限上规定比取保候审短些并不影响侦查活动的开展。而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只要尽职尽责,在6个月的期...查看全文

监视居住最少多长时间

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监视居住时,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为六个月。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查看全文

监视居住最长多少个月

法律分析:监视居住最长六个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监视居住,并通知被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查看全文

监视居住最少多长时间呢

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监视居住时,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为六个月。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查看全文

房子居住权多少年

律师分析:房屋居住权的期限由房屋所有人和居住权人协商确定的。现在一般房屋是国有土地,使用权为70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 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查看全文

居住权的最长期限是多久?

居住权合同的主旨是根据当事人的约定确定居住权期限,如果没有约定,居住权将在居住权人死亡时消失。居住权合同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包括当事人姓名、住所、住宅位置、居住条件和要求、居住权期限以及解决争议的方法等条款。居住权期限到期或居住权...查看全文

居住权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

居住权是一项由民法典设定的新型用益物权,旨在保障居住权人的居住目的。居住权的期限可以由当事人自行设立,可以是5年、10年、20年,也可以是终生。未明确规定期限的情况下,居住权被推定为终身。居住权与租赁权有所不同,居住权不可转让、继...查看全文

监视居住最少需要多长时间

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章,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监视居住时,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为六个月。 相关法律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查看全文

大产权房多少年居住权

大产权房的居住权年限一般由房屋所有人和居住权人共同确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协商约定居住权的期限,对居住权期限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的可以推定为居住权人的终身。一、离婚后永久居住权有效吗设立房屋居住权时,如果约定永...查看全文

居住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长期限是多少年?

土地使用权是国家出让给组织、机构和个人的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根据不同的开发类型,土地使用权有不同的使用年限,民用住宅用地最高70年,工业用地和综合类用地最高50年,商用建筑用地最高40年。...查看全文

监视居住最长多久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监视居住是一种强制措施,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并加以监视和限制其人身自由。在取保候审、...查看全文

监视居住最长多长时间

一、监视居住最长期限是多久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采取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在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 二、监视居住是什么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查看全文

买房有多少年居住权

法律分析:买房居住权年限由房屋所有人和居住权人共同确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协商约定居住权的期限,对居住权期限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的可以推定居住权的期限为居住权人的终身。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查看全文

居住权可以买多少年

法律分析:居住权的年限最长可以设定为永久,即推定为与居住权人的生命共始终。居住权年限可由当事人在合同中协商约定,对居住权年限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的可以推定居住权的期限为居住权人的终身。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房子居住权有多少年?

律师解答: 农村实际居住权是多少年,要看房屋所有人设立的居住权合同是否有约定,有约定按约定期限计算,没有约定,一般居住权期限至居住权人死亡。依据现行物权法的规定,城市楼房居住权是多少年没有明确规定的,一般是由房屋所有人与居住人协商...查看全文

房子居住权有多少年?

法律解析: 农村实际居住权是多少年,要看房屋所有人设立的居住权合同是否有约定,有约定按约定期限计算,没有约定,一般居住权期限至居住权人死亡。依据现行物权法的规定,城市楼房居住权是多少年没有明确规定的,一般是由房屋所有人与居住人协商...查看全文

居住权可以买多少年

居住权的年限最长可以设定为永久,即推定为与居住权人的生命共始终。居住权年限可由当事人在合同中协商约定,对居住权年限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的可以推定居住权的期限为居住权人的终身。...查看全文

买房居住权有多少年

买房居住权的年限根据合同约定,住宅用地使用权通常为70年。房屋居住权到期后,房屋所有人可以要求居住人搬出。居住权的设立需采用书面合同形式,合同一般包括当事人信息、住宅位置、居住条件、期限和争议解决方法。居住权可以通过合同或遗嘱等法...查看全文

租房有多少年居住权

居住权的期限要看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或居住权人的死亡时间。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七十条,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居住权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一、民法典是否增设居住权是。《民法典》第十...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韩春明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房产纠纷、房产纠纷

已服务145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