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赔偿问题:权威解答和法律依据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行为的处罚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对于诽谤罪的立案标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行为人须捏造事实并散布,诽谤行为必须针对特定人进行,且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犯罪。具体赔偿金额将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而定,可向法院请求帮助,如有疑问可咨询律师。
一、诽谤罪怎么赔偿
赔偿涉及到民事问题,具体的赔偿标准是根据精神受到损失的情况来确定的。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二、诽谤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满足下列条件的即构成诽谤罪: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
1、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予立案。
2、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诽谤罪如果进行赔偿的话涉及到的是民事赔偿部分,其实至于具体的赔偿金额将会根据具体的案件进行判断,至于如何进行赔偿可以像法院请求帮助。如果大家还不懂可以咨询律师。
延伸阅读
结语:诽谤罪的赔偿标准是根据受害人的精神损失程度确定的。犯罪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的赔偿金额将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判断,可向法院寻求帮助。如需进一步了解,请咨询律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肖像权 第一千零一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肖像权 第一千零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肖像许可使用合同中关于肖像使用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作出有利于肖像权人的解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了解诽谤罪的法律依据

肆意诽谤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实施,需向法院提供证据。若提供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但若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公安机关将介入调查。取证可采用录音、录像、截图和证人陈述等方式。...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诽谤他人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若情节严重,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此罪行仅限于被告知的情况下才能处理,但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除外。如果被害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查看全文

构成诽谤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该段内容讲述的是诽谤罪的相关内容。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足以败坏他人名誉的事实,情节严重的行为。行为人必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针对特定的人进行诽谤,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查看全文

诽谤罪和造谣罪的法律责任及赔偿问题

《刑法》对诽谤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是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告诉的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信息网络实施该行为,被害人可向法院告诉,如...查看全文

诽谤罪赔偿问题探讨

本文介绍了侮辱诽谤罪可以主张赔偿以及具体处理方式。一般情况下,被害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及声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并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如果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并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并处以刑罚...查看全文

诽谤罪认定的法律依据

犯了诽谤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严重贬损他人人格和名誉。诽谤罪与侵犯名誉权的区别在于主体不同、主观方面不同、行为方式不同、危害后果不同,关键在于“情节是否严重”。侵...查看全文

网络诽谤罪的法律依据

网络诽谤罪的认定主要依据大字报、录音、录像等证据以及证人证言。构成网络诽谤的要件包括故意捏造虚假事实,严重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行为对象为自然人,行为人必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查看全文

法律途径解决诽谤问题

起诉诽谤罪的关键步骤:准备诉状、身份信息和证据材料,去法院立案;交纳受理费;等待法院开庭通知。诽谤罪要求行为人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且针对特定人,情节严重。...查看全文

污蔑诽谤法律处理依据是什么?

律师分析: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查看全文

污蔑诽谤法律处理依据是什么

法律解析: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查看全文

刑法网络诽谤罪是什么定罪依据

通过网络实施诽谤行为可能涉嫌诽谤罪,其定罪依据包括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上必须是故...查看全文

网络诽谤罪的定罪依据是什么

法律分析:网络诽谤罪的定罪依据是:行为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情形。该罪属于亲告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

诽谤罪既遂的量刑依据是什么?

刑法中诽谤罪既遂的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立案的标准包括捏造事实、散布捏造事实、针对特定人进行诽谤以及行为情节严重。...查看全文

网络诽谤罪的定罪依据是什么呢

刑法网络诽谤罪的定罪依据:一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二是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查看全文

商品质量问题赔偿法律依据

法律分析:1、产品质量不合格与索赔的法律依据是《产品质量法》,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3条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查看全文

口头诽谤污蔑他人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言语诽谤不仅违法,还可要求公安机关处理;若造成民事损失,可要求赔偿;若后果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根据刑法第246条,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严重贬损他人人格与名誉的行为。...查看全文

非法示威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未经申请或未获许可的集会、游行、示威,且拒不服从解散命令、破坏社会秩序者,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被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查看全文

意外伤害赔偿问题的法律解答

意外伤害保险赔偿流程及法律客观要求:投保人在意外事故发生后向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派勘查员定损并审核投保人提供的索赔请求和证明文件,通过后进行赔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投保人应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事故发生,未及时通知导致无...查看全文

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及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经济补偿标准,如果单位无正当理由单方辞退,需支付双倍赔偿金;双方协商解除合同时,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支付。劳动者有特定情形,如不胜任工作、患病等,用人单位可提前通知解除合同并支付一个...查看全文

童工问题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童工的法律依据:一、国家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童工:童工是指未满十六周岁的劳动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81号)、《使用童工罚款标准的规定》(劳动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