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欠薪罪立案要求

律师回答
摘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1、逃避支付劳动报酬或有能力却拒绝支付;2、数额较大;3、经政府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劳动者应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老板应遵守支付工资的义务,善待员工即是善待事业。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俗称恶意欠薪罪,在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之前,叫做恶意欠薪罪,而如今却被称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只有具备以下三个方面才构成恶意欠薪罪,因此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也就是说当事人基本上有支付劳动报酬的能力但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
2、数额较大,对于数额较大的具体定义还未明确规定,一般根据相关的司法实践来看,涉及数额为5000到10000的均可以被认定为数额较大;
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也就是经过政府机关干涉但依然不支付的。
在遇到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报酬时,劳动者正确的做法是向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申请进行劳动仲裁,或者直接向法院提起劳动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在此,建议各位老板不要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毕竟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事业。
延伸阅读
恶意欠薪罪调查与起诉程序
恶意欠薪罪是指雇主故意拖欠员工工资或恶意减少工资的行为。对于此类罪行,调查与起诉程序十分重要。调查程序包括收集证据、审查雇佣合同、薪资记录和员工证词等,以确定是否存在恶意欠薪行为。一旦调查确认有罪,起诉程序将进一步展开。起诉程序涉及起诉书的起草、提交法院、开庭审理以及对被告进行辩护等。在整个调查与起诉程序中,律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将协助受害员工收集证据、提供法律意见,并代表受害者在法庭上维护权益。恶意欠薪罪调查与起诉程序的目的是确保雇主承担法律责任,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曾被称为恶意欠薪罪,是指雇主故意拖欠员工工资或恶意减少工资的行为。构成该罪的标准包括通过转移财产、逃匿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报酬、数额较大且经政府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当遇到此类情况时,劳动者应向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或直接向法院提起劳动诉讼,以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律师在调查与起诉程序中发挥关键作用,协助受害员工收集证据、提供法律意见,并代表受害者在法庭上维护权益。我们呼吁雇主不要拖欠员工工资,善待员工即是善待自己的事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恶意欠薪罪立案规定?

律师解答: 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如下: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涉及数额为5000到10000的;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立案标准

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并不是所有拖欠工资的行为都犯有恶意欠薪罪。很多时候的欠薪属于劳动纠纷,更多需要经过劳动仲裁或者是地方劳动局进行调解处理,但并不构成犯罪。只有具备以下三个方面才构成恶意欠薪罪,因此,本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   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也就是说当事人基本上有支付劳动报酬的能力但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   2、数额较大,对于数...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立案规定?

律师解答: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涉及数额为5000到10000的;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立案规定?

法律解析: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涉及数额为5000到10000的;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立案规定?

律师解答: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涉及数额为5000到10000的;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立案规定?

法律解析: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涉及数额为5000到10000的;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   在我国没有恶意欠薪罪,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会被认定为...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的立案规定?

律师解答: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涉及数额为5000到10000的;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到哪里立案

法律分析:   恶意欠薪罪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根据《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九条 立案的机关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怎么报警立案

恶意欠薪罪立案标准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拒不支付1名劳动者3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5千元...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2020

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并不是所有拖欠工资的行为都犯有恶意欠薪罪。很多时候的欠薪属于劳动纠纷,更多需要经过劳动仲裁或者是地方劳动局进行调解处理,但并不构成犯罪。只有具备以下三个方面才构成恶意欠薪罪,因此,本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怎么报警立案

恶意欠薪罪可以搜集有关证据,直接到公安机关进行报警立案处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也就是说当事人基本上有支付劳动报酬的能力但...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立案地点查询

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条件及途径:恶意欠薪罪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立案条件包括: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或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数额较大;经政府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法律解析: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拒不支付1名劳动者3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5千元至2万元...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立案规定是什么?

律师解答: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拒不支付1名劳动者3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5千元至2万元...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 恶意欠薪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其立案标准为: 1、恶意欠薪数额较大; 2、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 法律依据: 《最...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恶意欠薪罪立案标准是: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也就是说当事人基本上有支付劳动报酬的能力但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2、数额较大,对于数额...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 恶意欠薪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为:1、恶意欠薪数额较大;2、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立案规定是什么?

法律解析: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拒不支付1名劳动者3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5千元至2万元...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王俊芹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刑事辩护、刑事辩护

已服务81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