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驾车被撞死亡 是否构成犯罪?

律师回答
摘要:逆行交通事故责任由逆行方承担全责,根据过错程度判定责任大小;肇事者是否坐牢取决于事故中死亡人数和肇事者的责任大小;根据相关法律,交通肇事罪需满足一定条件才会判刑。
一、对方逆行被撞死坐牢吗
1、对方逆行被撞死,肇事者并不一定就要承担刑事责任坐牢,不一定构成交通肇事罪,关键在于有几人在事故中死亡,肇事者在此次事故中应负什么责任,责任大小对刑事责任的承担也是有影响的。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二、逆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只要你是正常行驶,对方逆行造成的事故,就由对方负全责。,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应当根据事故当事人过程程度来确定责任,责任认定如下:
1、当事人单方面过错导致的交通事故,由此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2、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根据过程的严重程度来判定,分别为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同等责任。
3、若双方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认定为交通意外事故,双方无责。
4、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及伪造现场,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应该付全责。如果若双方在事故发生后均未报警,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则双方同等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明确了交通肇事罪的定罪处罚标准。对于逆行交通事故,如果对方逆行导致的事故,肇事者在此次事故中应负何种责任,责任大小对刑事责任的承担也有影响。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应根据事故当事人的过错程度来确定责任认定,包括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同等责任等。如果双方均无过错,认定为交通意外事故,双方无责。同时,若当事人逃逸或故意破坏事故现场导致责任无法认定,则应承担全责。根据具体情况,对于肇事者是否坐牢,需综合考虑法律规定和相关证据。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一十七条 交通警察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索取、收受贿赂,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驾车致人死亡是否构成犯罪?

司机在正常行驶中发生意外导致人员死亡时,不承担刑事责任;但若违反交通规则导致重大事故并造成人员死亡,则可能被判刑,需承担民事责任并支付赔偿金,以减轻受害人家属的伤害。司机仍需遵守交通规则,确保道路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查看全文

汽车撞死行人,是否构成犯罪?

本文讲述了撞死人无谅解书可能涉及的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具体的刑罚方式...查看全文

意外驾车致人死亡是否构成犯罪?

开车无意撞死人一般不会坐牢,但如果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且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吊销驾驶证。逃逸后造成交通事故的驾驶员将被终生吊销驾驶证。...查看全文

驾车致人死亡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开车撞死人触犯刑事处罚,构成交通肇事罪,处罚根据违法情况不同。违反交通法规,导致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肇事后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驾车致死是否构成犯罪?

交通肇事罪的刑罚根据具体情节而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有逃逸或其他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吊销驾照。根据《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造成死...查看全文

司机超速驾车导致行人死亡,是否构成犯罪?

开车超速撞死人属于交通肇事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如果造成重大事故并致人死亡,司机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必然会坐牢。根据具体情况,刑期可能会增加或转为故意杀人罪。...查看全文

车祸致人死亡是否构成犯罪?

开车撞死人是否会被判刑取决于具体情况。若违反交通法规并造成重大事故,将被判刑;若是对方蓄意撞车导致死亡,驾驶员不负刑事责任;而交通肇事造成死亡或重伤,负有全部或主要责任者将被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死亡人数或伤者数量更多,或造...查看全文

两人车祸死亡,是否构成犯罪?

开车撞死人需负全部责任,法律规定交通肇事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负全部责任者构成交通肇事罪,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刑法》第133条明确规定,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人员伤亡或财产重大损失,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查看全文

撞死人是否构成犯罪?

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与事故的严重程度和责任分配有关,开车撞死人不一定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若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罪责将有所不同。具体罪名和刑罚根据事故中死伤人数、责任承担等情节来...查看全文

机动车事故造成行人死亡,是否构成犯罪?

交通肇事不属于犯罪,只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交通肇事逃逸需满足一定条件。被判刑不免除民事赔偿责任。刑事处罚与民事赔偿不能替代。积极履行赔偿义务可减轻刑罚。即使无责任方也需适当承担赔偿责任。...查看全文

是否因车祸撞死人而构成犯罪?

交通肇事罪的刑事处罚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般情况下的交通肇事,根据不同责任程度,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层次是交通肇事罪,需要同时满足重伤一人以上的情况,并具备特定恶劣情节,如酒驾、...查看全文

故意驾车撞击行人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犯罪未遂的量刑考虑因素众多,包括是否有自首、立功情节、认罪态度和社会危害性等。根据《刑法》,对于犯罪未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在确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况下,还需进一步确定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酒驾撞人是否构成犯罪?

醉驾属刑事犯罪,达入刑标准应坐牢,未达标准仍受刑事处罚,承担民事责任。违交规、醉驾致1-3人死亡或重大财损30万元以上,判3年以下徒刑或拘役。...查看全文

司机倒车时撞死人,是否构成犯罪?

一名行人被车撞死,涉及交通肇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如果积极赔偿受害人并获得谅解,可以减轻处罚,同时可以适应缓刑。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无意中开车撞死人,是否构成犯罪?

开车不小心撞死人要受到法律制裁。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开车不小心撞死人,有责任的将构成交通肇事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并赔偿对方造成的全部损失。赔偿一般上年人均收入的20倍加上精神损失费等。对于故意撞死人的情况,具体判刑由法官自由...查看全文

电动车逆行撞车死亡是怎么处理?

电动车逆行撞车事故处理方法如下:1、当事人报警,由交警出面,依据相关法例予以处理;2、当事人选择快速处理,由当事人协商进行处理。电动车逆行车祸,是否需要赔偿要根据交警认定的事故责任来定。如果不负...查看全文

车祸致人死亡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开车撞死人需追究刑事责任。违反交通规则造成重大事故,致人伤亡或财产损失,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者,可判3-7年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者,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酒后驾车撞死人并逃逸也需受罚。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司机因倒车撞死孩子被起诉,是否构成犯罪?

倒车撞死自己孩子将被判刑。根据刑法规定,该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者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量刑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查看全文

被劫司机驾车撞伤劫匪、司机是否构成犯罪?

律师分析: 被劫司机驾车撞伤劫匪,如果符合下列要件的,不构成犯罪,而是构成正当防卫:存在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司机具有防卫意识;防卫的对象针对的是劫匪;以及防卫的限度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

被劫司机驾车撞伤劫匪司机是否构成犯罪

法律分析:被劫司机驾车撞伤劫匪,如果符合下列要件的,不构成犯罪,而是构成正当防卫:存在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司机具有防卫意识;防卫的对象针对的是劫匪;以及防卫的限度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