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取保候审:公安机关关爱民生的举措

律师回答
摘要:公安局主动取保候审对犯罪嫌疑人来讲是好事,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保证嫌疑人不逃避侦查。取保候审的流程包括申请、审批、提供保证人或保证金、告知法律责任等。适用条件包括可能判处轻刑的、不会造成社会危险的、身体状况特殊的、证据不足的、无社会危害性的等。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需遵守规定,如不离开居住地、及时到案、不干扰证人、不破坏证据。
公安局主动取保候审对犯罪嫌疑人来讲是好事。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的流程如下:
1、本人或家属及聘请的律师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2、办案机关填写《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县市级公安机关批准;
3、提出保证人或提交保证金,经办案机关审查;
4、向被取保候审人宣布规定,交代事项,告知法律责任;
5、将被取保候审人移交派出所执行;
6、解除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依法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
4、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
5、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不能结案,采取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害性的;
6、对持有有效护照或者其它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7、提请批准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8、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遵守的规定: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4、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延伸阅读
结语:公安局主动取保候审对犯罪嫌疑人来说是一项积极的措施。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要求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确保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取保候审的流程包括申请、审批、提供保证人或保证金、宣布规定、移交执行以及解除等。根据适用条件,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但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需遵守规定,包括不得离开所居住地、及时到案、不干扰证人作证,以及不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公安机关主动办理取保候审吗?

公安机关不会主动办理取保候审,而是需要取保候审保证人来申请办理。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取保候审的程序包括申请、决定和执行,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主动办理取保候审吗?

法律分析:一、公安机关主动办理取保候审吗?公安机关是不会主动办理取保的,是需要由取保候审保证人来申请办理取保的,取保候审规定的条件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是否会主动取保候审?

本文介绍了不申请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公安机关暂时不会主动取保。但如果被宣告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既不提供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办案单位可以依法将其变更为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因此,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是两种不同的强制措施,犯...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会主动提出取保候审吗

法律分析:公安机关是不会主动办理取保的,是需要由取保候审保证人来申请办理取保的,取保候审规定的条件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是否会主动办理取保候审?

公安机关不会主动办理取保候审,需要取保候审保证人提出申请。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轻刑、不致社会危险性、患病或怀孕等。申请取保候审需书面形式,相关机关应在7天内作出答复。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取保候审需符合...查看全文

不申请取保候审公安机关会不会主动取保

不申请取保候审公安机关暂时不会主动取保。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如果被宣告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既不提供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做出取保候审...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如何取保候审?

刑事拘留可以取保候审,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的申请,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交担保人或保证金,确保其不逃避或阻碍侦查、起诉、审判。《刑事诉讼法》规定,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可以采取取保候审,前提...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公安机关起诉

取保候审后还是有可能被收监的。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不遵守取保候审法律规定的,可予以拘留、逮捕。另外取保候审并不中断对案件的侦察、起诉和审理,根据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之后做出判决。...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公安机关起诉

取保候审后还是有可能被收监的。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不遵守取保候审法律规定的,可予以拘留、逮捕。另外取保候审并不中断对案件的侦察、起诉和审理,根据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之后做出判决。...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取保候审流程

法律分析:1、取保候审的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申请取保候审应当采用书面形式。2、取保候审的决定。公安机关、人民...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主动取保候审的是不是证据不足

公安机关主动取保候审的,可能是因为证据不足。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主动办理取保候审的原因及表现

公安机关主动办理取保候审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另一种是对刑事拘留超期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以及...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主动办理取保候审的案件严重吗

被取保候审是否有事,需要看具体情况定。取保候审,仅仅是变更了强制措施而已。如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将有可能予以逮捕。至于其最终结果是否需要坐牢,由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取保候审,完全不等于最终不能判实刑、不需要坐牢。不过,取保候审...查看全文

公安主动提出取保候审措施

公安主动取保候审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符合一定条件,如刑事拘留超过三十七天且未被批准逮捕,或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等,公安机关可以主动决定采取取保候审措施。这是根据《刑事...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主动办理取保候审是什么原因?

公安机关主动给犯罪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其原因有:一种情况是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另外一种是对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超过37天,检察院又没有批准逮捕。继续羁押就超期羁押。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公安机关审查什么

取保候审公安机关审查是否符合相关的取保候审条件。《刑事诉讼法》第67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公安机关审查什么

法律分析:取保候审公安机关审查是否符合相关的取保候审条件。《刑事诉讼法》第67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公安机关审查什么?

律师分析: 取保候审公安机关审查是否符合相关的取保候审条件。《刑事诉讼法》第67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取保候审谁决定

一、取保候审由谁决定 根据法律规定,公、检、法机关都有权采用取保候审。在程序上又分为:一是公、检、法机关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直接主动地采用取保候审;二是根据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所聘任的律师的申请或者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可以取保候审吗

法律分析:公安机关可以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