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是否存在监护关系视情况而定。
如果配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配偶为其监护人。如果离婚,当然不再是法定监护人。
此时,由其他有权监护的人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如果双方都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不需要设立监护人。
一、法律规定监护人在民法是指什么
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
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都应设置监护人。
我国《民法典》规定的监护人有以下三种情况:
1、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2、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和朋友。
3、如果没有上述监护人,则由社会和国家负责,由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如何确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的确定:法定监护人由法律确定;指定监护人可以由法院指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为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等。
三、未成年人侵权
对于未成年侵权,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所以要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果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情况下,未成年人侵权的,那么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但是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所以对于未成年的侵权的,是要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