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申请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救济途径是申请行政诉讼。被申请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在规定期限内提起行政诉讼。15天内向法院起诉,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起诉,视为放弃诉讼权利。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一、行政复议败诉后果是什么?
当事人提起行政复议败诉的法律后果:维持原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因此,不服该处罚决定,应以县公安局为被告向其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如何确定是行政诉讼被告
下列组织或机关具有行政诉讼的被告主体资格:
1.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2.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
3.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为,该组织是被告。
4.委托某一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5.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政机关是被告。
6.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