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包括哪些方面?

律师回答
摘要:法律规定取保候审的条件及其执行,包括交纳保证金和提供符合条件的保证人。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犯罪嫌疑人,并且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最终不会判刑或不需要坐牢,具体判决由法院决定。取保候审主要适用于轻微情节、危害不大的案件,可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或判处缓刑、罚金等非实刑。
一、法律规定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有哪些
1、可以交纳保证金。保证金金额由决定机关根据案情、社会危险性、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决定。提供保证人。保证人必须符合与本案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并且具有固定住所和收入四个条件。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取保候审之后会被判刑吗,是否会坐牢
1、取保候审,仅仅是变更了强制措施而已。如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将有可能予以逮捕。至于其最终结果是否需要坐牢,由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取保候审,完全不等于最终不能判实刑、不需要坐牢。不过,取保候审有其适用条件,一般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才可以取保。因此,一般来说,取保候审,很有可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或判处缓刑、单处罚金等非实刑。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或者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况。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最终不需要坐牢,具体判决仍由法院根据案情决定。取保候审是一种变更强制措施的方式,但若违反法律规定,仍可能被逮捕。因此,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有限,一般情节轻微的犯罪可能避免实刑,但最终结果仍取决于法院的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包括哪些方面?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包括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积极条件为可能判处轻刑或不致社会危险的案件,以及患病或怀孕的妇女。消极条件为累犯、主犯、自残逃避侦查的嫌疑人等严重犯罪分子不得取保候审,但符合积极条件的除外。...查看全文

非法经营罪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包括哪些?

非法经营罪取保候审的情形主要包括: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的。...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 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包括: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等。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 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包括以下内容: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3、在传讯的时候应及时到案; 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等。...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的申请包括哪些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对于取保候审的申请,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包括:_x000D_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_x000D_ 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_x000D_ 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 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包括以下内容: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3、在传讯的时候应及时到案; 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等。...查看全文

善意取得的法律规定包括哪些方面?

善意取得制度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动产和不动产。赃物和遗失物除外。不仅适用于所有权,也适用于其他物权。善意质权人受法律保护,出质人需赔偿损失。债权人在不知道债务人无处分权利的情况下仍可行使留置权。...查看全文

遗嘱的法律规定包括哪些方面?

自书遗嘱要亲笔书写,签名注明日期,不能代写。遗嘱决定继承人和继承份额。遗嘱需满足五个条件:遗嘱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保护无劳动能力继承人权益、个人财产分配、不违反公共利益和道德。...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婚外情包括哪些方面?

本文讲述了婚外情在法律上并不存在,而属于社会道德行为,法律只调整重婚涉及犯罪的情况。同时,文章也提到了离婚的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如果夫妻双方不能协商一致离婚,一般需要经过两次诉讼,第一次离婚诉讼判决不离后,在判决书生效满6个月后提...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哪些?

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取保候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哪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包括哪些方面?

本文介绍了合同解除的四种方式:协议解除、法定解除、约定解除。其中,协议解除指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同意将合同解除的行为;法定解除指合同解除的条件由法律直接加以规定;约定解除指当事人以合同形式,约定为一方或双方保留解除权的解除。...查看全文

公司分立的法律规定包括哪些方面?

新设分立和派生分立是公司分立的两种形式。新设分立是指将原公司解散,重新设立两个或以上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并重新分配财产。原公司的债务由新公司承担。派生分立是指将原公司的部分业务划出去,设立一个新公司,原公司继续存在,债权债务可以由...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包括哪些方面?

劳动合同应具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和职业危害防护等条款。此外,双方还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查看全文

非法经营罪的法律规定包括哪些方面?

非法经营罪是指未经许可经营限制物品或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自然人犯罪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者处以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有哪些

法律分析: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规定包括哪些方面?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主要有以下情形:1.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导致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2.负事故同等责任,导致三人以上死亡;3.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造成公共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无能力赔偿三十万元以上等。...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哪些方面?

公民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义务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义务。根据权利享有者的要求,义务承担者应履行或不履行某种行为。当义务承担者不履行义务时,权利享有者有权要求国家机关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迫使义务承担者履行义务。...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