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于库区土地使用税是怎样规章的

律师回答

库区土地使用税也属于土地使用税,是指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依照规章由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的一种税赋.由于土地使用税只在县城以上城市征收,因此也称城镇土地使用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根据实际使用土地的面积,按税法规章的单位税额交纳.其计算公式如下: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额=应税土地的实际占用面积×适用单位税额 一般规章每平方米的年税额,大城市为0.50~10.00元;中等城市为0.40~8.00元;小城市为0.30~6.00元;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为0.20~4.00元.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均采取按年征收,分期交纳的方法. 国务院于2006年12月30日重新修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并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一是将税额幅度提高两倍;

二是将征税对象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外籍个人.开征土地使用税,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完善地方税体系,巩固分税制财政体制;有利于促进合理、节约使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如下:

(一)大城市1.5元至30元;

(二)中等城市1.2元至24元;

(三)小城市0.9元至18元;

(四)县城、建制镇、工矿区0.6元至12元.

下面是关于北京的土地使用税计算方法问题: 北京市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为北京市城区、近郊区行政区域内,远郊区的区、县政府所在地(县城)和建制镇、工矿区.城区、近郊区、县城、建制镇里的范围,均以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行政区划为依据. 根据北京市政建设、状况、经济繁荣程度等条件,北京市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级分为六级,自2007年1月1日起每平方米各级土地税标准为:一级土地30元;二级土地24元;三级土地18元;四级土地12元;五级土地3元;六级土地1.5元. 土地使用税计算方法: 年应纳税额=∑(各级次应税土地面积×该级次土地单位税额) 土地使用税的纳税期限为每年4、10月的前15日内.

1、购置新建商品房,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次月起计算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2、购置存量房,自办理房屋权属转移,变更登记手续,房地产权属登记机关签发房屋权属证书之次月起计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3、出租、出借房产,自交付出租、出借房产之次月起计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4、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用、出租、出借本企业建造的商品房,自房屋使用或交付之次月起计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为了支持水利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规章,对水利设施用地征免土地使用税问题,明确如下:

一、对水利设施及其管护用地(如水库库区、大坝、堤防、灌渠、泵站等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其他用地,如生产、办公、生活用地,应照章征收土地使用税。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国家对于库区土地使用税是怎样规定的

库区土地使用税也属于土地使用税,是指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依照规定由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的一种税赋.由于土地使用税只在县城以上城市征收,因此也称城镇土地使用税....查看全文

国家对于经济开发区土地使用比例有什么规章

国家对于经济开发区土地使用比例有什么规章 经济开发区是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认定,基本符合国务院批准的《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审核原则和标准》(发改外资(2005)1521号),批准设立的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为所在市县派出机构,一般入...查看全文

国家对土地使用征用的补偿规定是怎样的?

法律解析: 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查看全文

国家对土地使用征用的补偿规定是怎样的?

律师解答: 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查看全文

土地使用税是怎样规定的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使用国有土地是需要纳税的,也即土地的纳税对象是居住在城镇以上的居民以及企业单位。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定额税率,即采用有幅度的差别税额,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每平方米土地使...查看全文

土地使用税是怎样规定的

法律分析:土地使用税的规定的是: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每平方米年税额最低0.6元、最高30元,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均应缴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土地使用税是怎样规定的?

律师分析: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使用国有土地是需要纳税的,也即土地的纳税对象是居住在城镇以上的居民以及企业单位。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定额税率,即采用有幅度的差别税额,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每平方米土地使用税年...查看全文

土地使用税是怎样规定的

法律解析: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使用国有土地是需要纳税的,也即土地的纳税对象是居住在城镇以上的居民以及企业单位。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定额税率,即采用有幅度的差别税额,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每平方米土地使用税年...查看全文

土地使用税是怎样规定的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使用国有土地是需要纳税的,也即土地的纳税对象是居住在城镇以上的居民以及企业单位。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定额税率,即采用有幅度的差别税额,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每平方米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具...查看全文

国家对土地使用征用的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法律解析: 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查看全文

国家对土地使用征用的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律师分析: 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查看全文

国家对土地使用征用的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 国家对土地使用征用的补偿标准是: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用单位平均每人...查看全文

国家对土地使用征用的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法律解析: 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查看全文

国家对土地使用征用的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查看全文

土地使用税是地方税还是国家税

律师分析:城镇土地使用税属地税管理范畴,每季度办税申报的时候也是在地税局申报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查看全文

土地使用税免税规章是什么?

土地使用税免税规章,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第六条 下列土地免缴土地使用税: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土地; (二)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土地; (三)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查看全文

土地使用权是50年的规章是怎样的?

一、土地使用权是50年的规章是怎样的? 我国的房屋制度,土地和土地上面的房屋是具有不同的所有权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不同就在于:房屋所有权是永久的,没有期限限制,只要房产没有完全毁损灭失就能一直享有,而土地使用权是有期限的,...查看全文

各种土地使用年限规章是怎样的

1、各种土地使用年限规章是:住宅用地全国的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工业用地、公益事业性、其他用地全国的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娱乐用地全国的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 2、法律依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查看全文

国家对于经济开发区土地使用比例有什么规定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旨是吸引外资、推动经济发展。它们对城市经济贡献大,GDP增长率高,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设立背景包括接纳国际资本、特区成功经验和沿海城市优势。发展成果包括产业结构改善、研发中心增加、高新技术集聚和科技...查看全文

国家对于经济开发区土地使用比例有什么规定

国家对于经济开发区土地使用比例有什么规定 经济开发区是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认定,基本符合国务院批准的《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审核原则和标准》(发改外资(2005)1521号),批准设立的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为所在市县派出机构,一般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