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可撤销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律师回答
摘要:合同可撤销的情形及撤销权消灭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重大误解、显示公平、欺诈、胁迫等情形时,可主张撤销合同。撤销权消灭的情形包括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受胁迫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等。要撤销合同需合同效力存在瑕疵,侵犯守约方利益,可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如需法律帮助,请咨询。
一、民法典中哪些情形可主张合同可撤销
签订合同过程中存在重大误解、显示公平、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可以主张撤销已签订的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撤销权消灭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民法典规定,撤销权消灭的情形包括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要想撤销已经成立且生效的合同,需要合同效力存在瑕疵,如存在重大误解、显示公平、欺诈、胁迫等情形,上述情形侵犯了守约方的合法利益,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该合同,如果您需要更多法律方面的帮助。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签订合同时存在重大误解、显示公平、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可以主张撤销已签订的合同。撤销权消灭的情形包括当事人在一定时间内未行使撤销权或明确放弃撤销权。如果您需要关于合同撤销方面的进一步法律咨询或帮助,请随时与我联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四百七十五条 要约可以撤回。要约的撤回适用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典中撤销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撤销的条件及起诉状范本。合同撤销的条件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和欺诈、胁迫等。撤销合同的起诉状范本包括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和事实与理由。...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合同撤销权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合同撤销权的情形有: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了合同;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撤销合同包括哪些情形

《民法典》规定可撤销合同包括:利用对方处于弱势签订、欺诈行为、胁迫手段、重大误解等情形。...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撤销合同包括哪些情形

法律分析:一、民法典中撤销合同包括哪些情形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和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都是可撤销的合同具体如下: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撤销合同包括哪些情形?

订立合同时需避免以下情况:1.因重大误解;2.因显失公平;3.因欺诈;4.因胁迫;5.因乘人之危。这些情况可能导致行为人遭受较大损失,应避免发生。...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撤销合同包括哪些情形

《民法典》规定了可以撤销的合同,包括以下情况: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或缺乏判断能力签订合同;一方通过欺诈行为签订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不按真实意思签订合同;因重大误解而签订的合同;以及其他法定的撤销合同情形等。...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可撤销的婚姻有哪些情形?

婚姻可以撤销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因受到胁迫结婚,可以在胁迫行为终止一年内向法院提出撤销请求;二是一方患有重大疾病,未如实告知,对方可以在知道的一年内向法院提出撤销请求。同时,无过错方有权要求对方进行损害赔偿。...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哪些情形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民法典》规定合同可以协议撤销或法定撤销。法定撤销包括:1.利用对方危困状态或缺乏判断能力签订合同;2.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3.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4.胁迫签订的合同;5.其他法定情形。...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哪些情形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可以请求撤销合同的情形有协议撤销和法定撤销。法定撤销具体有: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了合同;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购房合同撤销的期限,哪些情形下合同可撤销

一、民法典中购房合同撤销的期限 民法典规定,购房合同被撤销后,购房合同自始至终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可以随时重新签订合同。 二、哪些情形下合同可撤销 1、重大误解。 即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品种、...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哪些情形可以导致合同被撤销?

《民法典》中可撤销合同包括有: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了合同;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因为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可撤销合同的情形等。 民法典中撤销...查看全文

民法典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律师分析: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查看全文

民法典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律师分析: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二、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在紧...查看全文

民法典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查看全文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民法典

一、民法典中哪些情形可主张合同可撤销 签订合同过程中存在重大误解、显示公平、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可以主张撤销已签订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查看全文

民法典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法律分析: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二、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显失公平,...查看全文

民法典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根据《民法典》,合同可撤销的情况包括:基于重大误解、欺诈、第三方欺诈、被胁迫、危困或丧失判断能力等。...查看全文

民法典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法律解析: 民法典规定,可撤销合同包括基于重大误解、以欺诈手段实施、受第三人欺诈、胁迫等手段签下的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查看全文

《民法典》施行后,合同可撤销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及其法律后果。合同可撤销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撤销后,合同失去法律约束力,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失是撤销后的法律后果,同时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申请撤销需在规定时间内...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合同撤销情形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合同撤销的情形包括: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或缺乏判断能力签订合同,胁迫手段违背真实意思签订合同,重大误解签订合同,一方欺诈签订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