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是怎么样的?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探讨了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方法和共同犯罪主犯及其刑事责任的相关内容。在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上,需要考虑犯罪中止的四个构成特征,即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有效性。在共同犯罪中,共犯中止需要满足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特征,并且需要主观上切断与其他共犯之间的共同犯罪意识的联系,客观上抵消自己先前行为对共同犯罪行为所起的合力作用。对于共同犯罪的主犯及其刑事责任,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是主
一、关于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方法是什么?
判断是否属于共同犯罪中止,需从犯罪中止的四个构成特征,即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有效性进行考虑。共犯中止与单独犯的中止构成条件在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特征的认定上并无太大出入,不同之处在于“有效性”特征的理解上。如何认定共犯中止的有效性特征显然是界定共犯中止是否成立的关键。在单独犯的场合,只要行为人能有效地防止本人行为可能造成的犯罪结果发生,就具备有效性。
在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部分犯罪人执意要把犯罪进行到底,部分自动放弃犯罪的人具备何种条件才能具有“有效性”?对此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主观说、客观说和共同正犯关系的脱离(折衷说)三种不同学说。客观说偏重于结果无价值;主观说强调主观方面;共同正犯关系的脱离(折衷说)是以客观说为基础的主观说。
观点强调主观上要切断与其他共犯之间的共同犯罪意识的联系,客观上要抵消自己先前行为对共同犯罪行为所起的合力作用,其综合考虑了共同犯罪人成立犯罪中止在主客观方面的要求,符合我国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理论,是比较正确的观点。共同犯罪是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共同故意的支配下,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为完成同一犯罪目的而进行犯罪,他们的行为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由于共同犯罪人主客观的共同性,各共犯具体的主客观情况都丧失其独立决定行为性质的作用。再从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上看,无论分工和参与程度如何,各个共同犯罪人的危害行为都与危害结果有因果关系。部分共犯自动停止犯罪,如若成立犯罪中止,就必须在主观上切断与其他共犯的共同故意联系,消除自己对整个共同犯罪的影响,使其他犯罪人明确认识到已失去了该犯罪人的参与和支持。
二、共同犯罪主犯及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26条第1款的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主犯包括两类:一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二是其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除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外的在共同犯罪中对共同犯罪的形成、实施与完成起决定或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犯罪分子是否起主要作用,应从主客观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对主犯的认定,应以共犯人的主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刑法第26条的规定为准绳,不能任意扩大或者缩小主犯的范围。
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即除了对自己直接实施的具体犯罪及其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外,还要对集团成员按该集团犯罪计划所犯的全部罪行承担刑事责任。但首要分子对于集团成员超出集团犯罪计划(集团犯罪故意)所实施的罪行,不承担刑事责任。
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应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对于组织、指挥共同犯罪的人,应当按照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没有从事组织、指挥活动但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应按其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
延伸阅读
共同犯罪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过程中,部分或者全部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停止形态。对于共同犯罪中止的有效性特征,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

首先,共同犯罪中止必须是在共同犯罪过程中发生的。这意味着,如果共同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之后,那么它就不再是共同犯罪的一部分,因此不能作为共同犯罪中止处理。

其次,共同犯罪中止必须是由部分或者全部犯罪分子主动实施的。这意味着,如果只有部分犯罪分子实施了共同犯罪中止,那么整个共同犯罪就不成立了,因此共同犯罪中止也不能成立。

第三,共同犯罪中止必须具有有效性。这意味着,共同犯罪中止必须能够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或者至少能够减少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果共同犯罪中止没有有效性,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综上所述,共同犯罪中止的有效性特征包括:1)在共同犯罪过程中发生;2)由部分或者全部犯罪分子主动实施;3)具有有效性。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特征,共同犯罪中止才能够成立。
结语: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方法需要考虑犯罪中止的四个构成特征,即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有效性。在共犯中止和单独犯中止的认定上,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特征并无太大出入,但共同犯罪中止的有效性特征需要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有效性”特征。在共同犯罪中,各共犯具体的主客观情况都丧失其独立决定行为性质的作用,但各共犯仍需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应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而对于没有从事组织、指挥活动但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应按其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十二条几个问题的解释(1997-12-31)\t第三条\t1997年10月1日以后审理1997年9月30日以前发生的刑事案件,如果刑法规定的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与修订前刑法相同的,应当适用修订前的刑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十二条几个问题的解释(1997-12-31)\t第一条\t刑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处刑较轻”,是指刑法对某种犯罪规定的刑罚即法定刑比修订前刑法轻。法定刑较轻是指法定最高刑较轻;如果法定最高刑相同,则指法定最低刑较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1-04-13)\t第七条\t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掩饰、隐瞒,构成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犯罪,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认定是怎样的

认定能否成立“共犯中止”,同样应当从犯罪中止的构成特征,即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有效性四个方面来认定。共犯中止与单独犯的中止构成条件在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特征的认定上并无太大出入,不同之处在于“有效性”特征的理解上。 【...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的中止怎样认定

法律解析: 对于共犯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当中,部分犯罪人已经自动中止了犯罪的行为。对于中止犯,如果是并没有造成损害的,可以免除相应处罚。对于已经造成了损害的,应该减轻处罚。二人以上的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该受到刑事责任的,需要按...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的中止怎样认定

法律分析:共同犯罪的中止认定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法律依据:_x000D_ 《刑法》第二十四条_x...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的中止怎样认定?

律师分析: 对于共犯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当中,部分犯罪人已经自动中止了犯罪的行为。对于中止犯,如果是并没有造成损害的,可以免除相应处罚。对于已经造成了损害的,应该减轻处罚。二人以上的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该受到刑事责任的,需要按...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怎样认定

共同犯罪中,如果一人中止并劝说其他人不继续犯罪,则全案中止。但如果其他人不听,中止者采取措施防止危害,则中止者成立中止,其他人不成立。...查看全文

怎么认定共同犯罪的中止

共同犯罪的中止的认定是个别共犯意图中止犯罪,必须在停止自己犯罪的同时,迫使其他共犯停止实施共同犯罪行为,或有效地防止共同犯罪结果发生,倘若没有产生这种效果,共同犯罪终已完成时,个别共犯的犯罪中止就不能成立。【本文关联的...查看全文

怎么认定共同犯罪的中止

法律分析:共同犯罪的中止的认定是个别共犯意图中止犯罪,必须在停止自己犯罪的同时,迫使其他共犯停止实施共同犯罪行为,或有效地防止共同犯罪结果发生,倘若没有产生这种效果,共同犯罪终已完成时,个别共犯的犯罪中止就不能成立。...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的认定

法律分析: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的认定:在共同犯罪的过程中,一人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并防止受损的结果出现的,全案认定为中止。共同犯罪中止的,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怎么认定

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指一名共犯决定停止犯罪并劝说其他人放弃犯罪,如其他人接受劝告,则全案中止。但若其他人不愿意中止,中止者采取措施防止危害,则中止者成立犯罪中止,其他犯罪人不成立。...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认定是如何的

“共犯中止”与“单独犯的中止”在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上没有太大不同,区别在于“有效性”的理解。其认定应从犯罪中止的四个方面出发。...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共犯的认定是什么

共同犯罪中止指的是在共同犯罪中,某个犯罪行为被中止,而其他共同犯罪人仍然继续实施犯罪时,这些共同犯罪人应认定为犯罪中止共犯。共同犯罪必须满足二人以上、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三个要件。共同犯罪中止的构成特征包括自动性、彻底性...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认定方法

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认定:简单共同犯罪中,一人中止并劝说其他人放弃犯罪,即全案中止;复杂共同犯罪中,实行犯中止犯罪,教唆犯应认定为未遂的教唆,帮助犯有从属性,反之亦然;中止犯如报告并有机关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犯罪,也认定为犯罪中止。...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中实行犯的犯罪中止是怎样的?

共同实行犯的只要有一人的行为造成了犯罪结果,就认为全体共同实行犯均为既遂。 如果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实行犯仅仅在实行过程中消极地停止犯罪,而并未积极阻止其他共同实行犯的犯罪行为;或者在犯罪行为实行完毕而犯罪未达既遂时,采取了防止结果发...查看全文

中止共同犯罪的认定有什么

中止共同犯罪的认定有:1、应该是及时的。共同犯罪的暂停可以发生在犯罪准备阶段和犯罪实施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施,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之前;2、所有共犯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己的意愿,可以停止可以继续下去...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共同犯罪中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的心理;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且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对于中止犯,未造成损害的,应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则应对其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实行犯的犯罪中止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共同犯罪实行犯的犯罪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认定中止的标准是什么?

共犯中止: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共同犯罪中,自动中止犯罪行为的人可减轻或免除处罚。对未造成损害者,可免除处罚;对已造成损害者,应减轻处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需分别处罚。...查看全文

中止共同犯罪的认定应当是什么

中止共同犯罪的认定应当是及时,共同犯罪的暂停可以发生在犯罪准备阶段和犯罪实施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施,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之前。但一旦犯罪结果发生,无论其结果是由所有共同犯罪者的行为还是部分共同犯罪者的行为造成的,共同犯罪即...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共同犯罪中止认定及处罚: 自动放弃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中止犯应免除处罚;如造成损害,应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第24条,自动放弃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为犯罪中止。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不算共同犯罪。如有过失犯罪...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共同犯罪的中止

法律分析: 这样认定共同犯罪的中止:在共同犯罪过程中,共同犯罪人全部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共同犯罪的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