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条的认定方法有哪些?

律师回答
摘要:这篇文章介绍了假借条的认定方法和技术鉴定,以及哪些借条不起法律效力。根据文章,法官可以通过验证实际的资金流动、综合判断和询问证人等方式来认定假借条。对于大额的现金流动,当事人需要提供相关结算凭证。此外,技术鉴定是判断借条真实性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借款人胁迫、欺骗、隐瞒事实等情况下签订的借条以及超过5万的大额借条等都是无效的。
一、假借条的认定方法有哪些?
假借条的认定方法具体如下:
1、验证实际的资金流动
在经济交往中,任何资金的流动,必然要流下财务痕迹。特别是大额的现金流动,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般都要涉及银行等财务机构。当事人如果在银行存取款,那么银行都会有收付款凭证。因此,法官可以依据根据申请到相关金融进行调查核实,或者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结算凭证。在诉讼中,如果当事人提出是现金交易,法官可以详细调查或询问,交易的时间、地点、在场证人等情况,并可要求当事人提供证人证言、现金来源、交付凭证等证据。
2、综合判断,形成内心确信
对于双方当事人提出证据的“对等”或不确定,仅凭一些重要证据难以判断借款是否真实存在的情况下,法官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还原事实的真相,并根据当事人的支付能力、交易习惯、以往的合作关系、借款金额大小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形成内心确信。
3、技术鉴定
技术鉴定,是判断一个借条真实与否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案件审理中,有的被告辩称欠条是伪造的,手印不是自己捺印,印章是假的等理由,此种情况,法官应告知被告限期申请司法鉴定的权利和义务,逾期视为其主张不成立。申请鉴定的,视鉴定结论再做案件事实的认定。技术鉴定虽然可以有效判断借条的真实性,但是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借条因缺少比对样本等原因,无法进行鉴定。
二、哪些借条不起法律效力
1、非借款人真实意愿:借款人被胁迫、欺骗、隐瞒事实等情况下签订的借条。
2、没有辅助证据证明的大金额借条:超过5万的借款除借条外还需要银行转账证明或者见证人的见证。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借条:10周岁以下签订视为无效。
4、限制性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不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借条:18周岁以下,10周岁以上签订的价值较大的借条。
5、过期借条:借款时间到期2年,且无法证明在此期间催讨过债务的借条。
一般来说若是借条之中的内容并不能证明债务关系存在,那么该借条就是无效的。此外,被胁迫签署的借条、无民事人签署的借条等类型的借条都是不会被法律保护的。若是债务人带着此类无效的借条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是一定会被驳回的。
延伸阅读
结语:假借条的认定方法有哪些?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可以通过验证实际的资金流动、综合判断以及技术鉴定等方法来认定借条的真实性。哪些借条不起法律效力呢?一般来说,以下这些借条是无效的:非借款人真实意愿、没有辅助证据证明的大金额借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借条、限制性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不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借条以及过期借条。如果借条中的内容无法证明债务关系存在,该借条就是无效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民间借贷纠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条借款人可以提前偿还借款,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并主张按照实际借款期限计算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有关借条的认定规定有哪些

认定借条落款的规则:在借款人处签名的为借款人,需承担还款责任;在借款人较远距离的空白处签名的,为见证人;但见证人在借款处签名,没有特别注明的,为共同借款人;以及借条一般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成立。一、欠条要怎...查看全文

借钱写借条的方法有哪些?

别人借钱写借条的方法:首先,标题要写借条。然后写文本,文本应包括借款人的姓名,最好写身份证号码,当然,为了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附上借款人借款人的身份证复印件,然后找第三方作为证明人,明确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具体贷款金额,写,写...查看全文

借条落款的认定规则有哪些

法律分析:认定借条落款的规则:在借款人处签名的为借款人,需承担还款责任;在借款人较远距离的空白处签名的,为见证人;但见证人在借款处签名,没有特别注明的,为共同借款人;以及借条一般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成立。...查看全文

假释的法定条件有哪些?

有期徒刑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遵守监规、悔改表现好且无再犯罪危险,可假释;特殊情况下,可不受刑期限制。...查看全文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认定方法有哪些?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认定标准包括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以及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查看全文

没写借条的借款处理方法有哪些?

没写借条的借款处理方法有:1、谈话要求补充借据,提前做好一些准备,使用具有录音功能的手机。这些在谈话前起着很大的作用。当然,如果对方愿意补充借据,就不需要了。如果对方不愿意,可以去法院公证。有了这段录音,可以作为有效证...查看全文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有哪些认定的方法

认定无效的民间借贷合同有以下情形:行为人将金融机构的贷款转贷;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方式获取资金转贷;或无资质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公众提供借款等。...查看全文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有哪些认定的方法

法律分析:认定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方法是如果具有下列情形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行为人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转贷的;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或者无资质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公众提供借款的等。法律...查看全文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有哪些认定的方法

认定无效的民间借贷合同有以下情形:借款人将金融机构的贷款转借给他人;通过非法吸收存款等手段获取资金后再转借;未获得资质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公众提供借款等。...查看全文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有哪些认定的方法

认定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形:行为人将金融机构的贷款转贷;以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获取资金后再进行转贷;或者没有资质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公众提供借款等。...查看全文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有哪些认定的方法

认定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方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只要有下列五种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给借款人,借款人事先知道或...查看全文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有哪些认定的方法

认定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方法是根据以下情形来判断:如果借款人通过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进行转贷;或者以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资金进行转贷;或者没有资质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公众提供借款等。...查看全文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有哪些认定的方法

认定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方法很简单。如果合同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就认定为无效:借款人将金融机构贷款再贷出;通过非法吸收存款等手段获得资金再贷出;或者无资质的借款人以牟利为目的向公众提供借款。...查看全文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有哪些认定的方法

认定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方法有以下情形:行为人将金融机构的贷款转贷、非法吸收存款后转贷、无资质的出借人向公众提供借款等。...查看全文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有哪些认定的方法

认定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方法是:如果合同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即认定为无效:借款人将金融机构的贷款转贷出去;以非法吸收存款等手段获取资金后再转贷;或者无资质的出借人以牟利为目的向公众提供借款等。...查看全文

夫妻之间出具借条的认定有哪些

1、夫妻一方用属于自己的财产购置了夫妻共同财产,另一个为此出具了借条,该借条是个人债务还是为夫妻共同债务。在借条确定的款项作为对价购置的财产由夫妻共同经营或使用并且收益由夫妻共同的情况下,应当认定购置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因为这时...查看全文

虚假诉讼罪认定条件有哪些?

虚假诉讼罪的构成条件: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应当是具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能够提起民事诉讼的自然人。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2、主观方面,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的,一般是直接...查看全文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都有哪些认定的方法?

律师分析: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查看全文

无效民间借贷协议都有哪些认定的方法?

律师解答: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查看全文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都有哪些认定的方法

法律解析: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