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一般是多长时间

律师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三条第三款规章: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中的确定之日应是指判决宣判之日。

一、从刑法条文来看,确定之日不应是生效之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章刑罚里,对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刑期,明确规章从判决执行之日计算,而对缓刑考验期限,却规章为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可见在立法上执行之日与确定之日是不同的时间概念。由于判决生效后交付执行,因此从执行之日起计算又可称为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见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及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样式)。由此,笔者认为从刑法条文来看,确定之日不是指生效之日。

二、从缓刑考验期限的性质上看,确定之日不是生效之日。

缓刑考验期限是指被告人被人民法院宣告缓刑后,有法定情形出现就会被人民法院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的期间。缓刑是一种特殊刑罚制度,被宣告缓刑的被告人在被判处刑罚的同时,又暂不执行其刑罚。因此,对宣告缓刑的被告人一定期限,看其是否真心悔罪,是否确实不再危害社会是十分必要的。缓刑考验期限主要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来确定,缓刑考验期过长,会影响其改造的积极性,而过短,又难以发挥缓刑考验期限对被告人的考察作用。一般来讲,犯罪情节越重,缓刑考验期越长。人民法院对某个被告人宣告缓刑,是根据其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来决定的,一旦宣判,就应起算其缓刑考验期。如果从判决生效之日开始计算,会使缓刑考验期限处于不确定状态(因为判决生效之日不确定),从而变相延长了缓刑考验期限,甚至出现犯罪情节较轻的被告人的缓刑考验期限变得比犯罪情节较重被告人的缓刑考验期限更长,这就违背了罪刑相适应原则。比如甲乙两个被一审法院同时宣告缓刑的被告人(不是同案被告人,甲的犯罪情节比乙重),甲(缓刑一年六个月)不上诉,其判决在十天后生效,而乙(缓刑一年)因同案被告人上诉进入二审,又因二审认定一审对同案被告人认定的事实不清而发回重审,其判决在八个月后生效,在乙的判决生效后的第十一个月,甲乙两人共同犯罪被捉获。如果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生效之日计算,甲已过缓刑考验期限,其原判刑罚不再执行,而本比甲少六个月缓刑考验期限的乙则因与自己无关的事由使自己的缓刑考验期限延长了八个月,从而其犯新罪的时间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将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这样因他人的行为而让被告人来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明显违背了公平原则,也违背了规章缓刑考验期限的本意。

三、缓刑考验期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将出现法律漏洞,即在被宣告缓刑的判决生效以前被告人有撤销缓刑的法定情形却面临缺乏撤销缓刑的法律依据。

有这样一个案例,被告人潘某某于2000年11月20日被某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同月27日,潘某某又伙同他人抢劫被公安机关捉获,同年12月1日,潘某某缓刑的判决生效。对潘某某的缓刑如何处置?如果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生效之日计算,潘某某的缓刑考验期限为2000年12月1日至2001年11月30日,而其再犯的时间是2000年11月27日,不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故审判新罪的人民法院不能撤销(撤销缓刑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该条一、二款的规章均要求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出现法定情形);也不能通过再审撤销,原判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不符合再审的条件;更不能通过二审撤销,因为在法定上诉期内无人上(抗)诉,一审判决已生效。但潘某某的这种行为充分说明其还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当撤销缓刑。只要将缓刑考验期从宣判之日起计算,这一难题将迎刃而解。

四、将缓刑考验期限从宣判之日起计算,可以在判决书中明确缓刑考验期限的起止时间。

1999年7月1日刑事法律文书改革后,法律文书样式中要求将缓刑考验期的起止时间写入判决书。如果将缓刑考验期从生效之日起计算,由于判决生效时间的不确定性,无法在判决书中明确缓刑考验期限的起止时间。相反,宣判时间是确定,将缓刑考验期限从宣判之日起计算,可以在判决书中明确缓刑考验期限的起止时间,体现判决书的严肃性。

五、将缓刑考验期从宣判之日起计算,并不影响公安机关对被告人的考察。

在诉讼过程中,如被告人被羁押,一审判决被告人缓刑时应改变其强制举措,或,或监视居住,而这两种强制举措均由公安机关执行。由于法律规章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限制条件与缓刑的限制条件基本相同,因此相当于公安机关已对被告人进行了考察,不会出现缓刑考验期限内无人考察的真空时段。综上所述,为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法律漏洞,便于在判决书中明确缓刑考验期限的起止时间,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第三款规章的“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的“确定之日”应为宣判之日。缓刑不同于假释。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不能少于一年——比如判一年,可以缓刑一年,一年内表现良好的,撤销刑法;不超过五年,当然,五年以上就不存在缓刑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一般是多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中的确定之日应是指判决宣判之日。 一、从刑法条文来看,确定之日不应是生效之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章刑罚里...查看全文

有期徒刑缓刑的考验期限是多长时间?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缓刑由法院宣告后,交由相关机关执行。执行机关可以是原审法院或特设的保护观察机关,我国则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在缓刑考验期内,罪犯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并按考察机...查看全文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一般是多少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中的确定之日应是指判决宣判之日。 一、从刑法条文来看,确定之日不应是生效之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章刑罚里...查看全文

有期徒刑缓刑的考验期是多长时间?

本文介绍了被判处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的计算方法以及缓刑的条件和判处缓刑的规定。缓刑的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少于两个月。符合条件的犯罪分子可以争取缓刑,但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查看全文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是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是一年。因为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因此最低是一年。缓刑的考验期限,是从判决确定之日起开始计算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一般是多久

法律分析: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法律依据:《《中华人...查看全文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一般是多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中的确定之日应是指判决宣判之日。 一、从刑法条文来看,确定之日不应是生效之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章刑罚里...查看全文

缓刑有期徒刑考验期限是多长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缓刑的执行程序可以由原审法院或特设的保护观察机关执行,我国的缓刑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在缓刑考验期内,罪犯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规定报告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查看全文

有期徒刑缓刑考验期限是多长?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根据判刑期限而定,不能短于原判刑期,也不能超过原判刑期的两倍。缓刑并非免除刑事处罚,犯罪分子在考验期的表现决定是否执行原判决。缓刑起算日为判决生效之日,不包括先行羁押的日期。缓刑是一种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需...查看全文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有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另外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缓刑考验期限应该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查看全文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有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另外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缓刑考验期限应该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有期徒刑缓刑的考验期限是多长?

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缓刑考验期根据判决确定,有期徒刑的考验期限在一年至五年之间,拘役的考验期限在两个月至一年之间。在考验期内,犯罪分子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报告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并在离开居住地时需获得考察机关批准。判决...查看全文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是多长

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3条的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于2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   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查看全文

缓刑有期徒刑的考验期限是多长?

缓刑考验期是被判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罪犯被宣告缓刑的法定期间。对于被判拘役,缓刑考验期最长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对于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长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缓刑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考验期的规定是为了充分发...查看全文

有期徒刑缓刑考验期限的期限是多长?

有期徒刑缓刑考验期限具体是什么?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两个月。缓刑考验期满后犯新罪会撤销缓刑,根据表现决定是否执行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违反规定...查看全文

有期徒刑缓刑考验期为多长时间?

法律解析: 有期徒刑缓刑的考验期限为原来刑期以上一年以上二个月以下。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当天开始计算。判决的裁定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具体日期。判决生效前,即使被提前羁押,在羁押的期间内也不计入缓刑的考验期。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有期徒刑缓刑考验期为多长时间?

律师解答: 有期徒刑缓刑的考验期限为原来刑期以上一年以上二个月以下。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当天开始计算。判决的裁定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具体日期。判决生效前,即使被提前羁押,在羁押的期间内也不计入缓刑的考验期。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   如果提出上诉或者抗诉后,经二审维持原判的,则应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查看全文

无期徒刑考验期一般是多长时间

无期徒刑假释考验期为十年。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假释测试期限。罪犯假释的考验期限因刑罚和执行的原因而异。假释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假释的考验期为未执行原刑罚的刑期,即假释时原刑罚的剩余期...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一般有多长时间?

律师分析: 缓刑考验期和法院判的实刑是有关系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