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安乐死法律规定与实践

律师回答
摘要:中国安乐死违法,实行积极安乐死构成故意杀人罪。安乐死指无痛苦地让无法救治的病人死去。安乐死分为不作为的安乐死和作为的安乐死。不作为的安乐死不构成犯罪,而作为的安乐死则构成故意杀人罪。只有少数国家非犯罪化积极安乐死,中国对安乐死持反对态度。实施安乐死需满足法定条件,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病人申请、医师诊断、病人与医师协议以及医师实施行为,法院和公证机关需进行监督。
在中国安乐死是违法的。在我国,在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的行为,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安乐死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在我国,在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的行为,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对实施积极的安乐死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所谓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安乐死分为不作为的安乐死与作为的安乐死。不作为的安乐死(消极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不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维持装置)任其死亡的安乐死。
这种行为不成立故意杀人罪。安乐死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没有缩短患者生命的安乐死(本来的安乐死、真正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犯罪;
(二)是具有缩短生命危险的安乐死(间接安乐死)。
这种行为虽然具有缩短患者生命的危险,但事实上没有缩短患者生命,也不成立故意杀人罪;
(三)是作为缩短患者生命手段的安乐死(积极的安乐死),即为了免除患者的痛苦,而提前结束其生命的方法。
现世界上只有个别国家对积极的安乐死实行了非犯罪化。而我国对于安乐死还是持反对态度的。
实施安乐死的行为在满足法定的实体条件的前提下,还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规则来操作。
在程序设计上,有四个关键的内容需要规范:
一是病人的申请;
二是医师的诊断;
三是病人与医师协议的达成;
四是医师实施安乐死的行为。
而贯穿始终的是法院的主持和监督以及公证机关的公证。
法院和公证机关的“第三者”的中立姿态在此程序中必须得到充分的展现。
延伸阅读
结语:安乐死在中国是违法的,实施积极安乐死构成故意杀人罪。安乐死可分为不作为的安乐死和作为的安乐死,前者不构成犯罪,后者则需要满足法定条件并按程序规则操作。在程序设计中,病人的申请、医师的诊断、病人与医师的协议以及医师的实施行为都需严格规范。法院和公证机关在此过程中扮演第三者的中立角色,起到主持和监督的作用。中国目前对安乐死持反对态度,只有个别国家实行非犯罪化。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我国法律规定与现行实践分析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根据犯罪情况,可以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如有重大立功表现,可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故意犯罪被查证属实,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与司法实践

性侵案件中,第一次性行为违背妇女意愿,符合强奸罪特征。如果妇女未报案,但后续多次自愿性行为,则不能追究强奸罪责任。然而,如果男方利用女方的弱点,以威胁方式继续性侵,使其忍辱从奸,应视为强奸罪。...查看全文

我国行政法律行为的法律规定与实践

行政法律行为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立法、行政命令、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裁决、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赔偿等。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申...查看全文

死缓与死刑的司法实践与法律规定

死刑和死缓的适用条件、审判程序和刑罚执行方式有所不同。死刑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而死缓适用于罪该处死但有法定或酌定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死刑需由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缓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一律处死,死...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对于重婚罪的规定与实践

重婚者应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包括拘役或有期徒刑,追究途径可由公安机关或受害者提起诉讼;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合法配偶权益、要求损害赔偿和在离婚时分割财产及确定子女抚养权。...查看全文

我国离婚财产分割法律规定与实践

离婚后财产分割原则:共同财产均等分割;分居两地共同财产各归管理方所有;退还彩礼;合伙经营财产给一方所有并补偿;无收益养殖业合理分割或折价处理;修缮房屋增殖部分补偿;索取财物酌情返还;不宜分割房屋分给一方并补偿;知识产权适当照顾;婚...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规定及其司法实践

这是一篇关于强制猥亵罪和聚众猥亵行为的相关内容的摘要。根据最新判刑标准,行为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而聚众或公共场所猥亵行为有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此外,《刑法》规定,猥亵儿童的...查看全文

国家法律规定与实践探讨

国家允许摆摊,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支持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进就业。...查看全文

我国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律规定与实践

根据《刑法》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的刑罚如下:数额较大者,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罚款2万至20万元;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可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款5万至50万元;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者,可处10年...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分析

本文讲述了包庇罪和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既遂的刑罚标准。包庇罪既遂会被追究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责任,而情节严重的则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既遂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规定刑罚及司法实践

防卫行为导致他人受伤,应根据具体情况追究刑事责任。如果防卫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过失致人重伤罪,应按照相应罪名判刑。但如果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免受不法侵害,并且没有超出必要限度,不应视为犯罪行为,不会受到刑事责任追究。故意伤...查看全文

我国自首法律实践与探索

自首是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行为,对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未被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视为自首。即使犯罪嫌疑人没有自首情节,但如实供述罪行,可从...查看全文

我国关于故意伤害罪致死罪行的法律规定与实践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的刑罚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而定。犯故意伤害罪,一般会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犯罪导致他人重伤,刑期将会在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如果故意伤害他人致死或者采用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并造...查看全文

我国安乐死是否合法

一、安乐死合不合法 我国目前主张安乐死不合法,只要是“非法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不论犯罪动机是什么,即使是善意良好的动机,只要符合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都应当对其以本罪定罪。 只是在量刑时候,应当特别从轻或者减...查看全文

安乐死在我国合法吗

一、安乐死合不合法 我国目前主张安乐死不合法,只要是“非法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不论犯罪动机是什么,即使是善意良好的动机,只要符合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都应当对其以本罪定罪。 只是在量刑时候,应当特别从轻或者减...查看全文

不定时工时制度:我国法律规定与实践探索

不定时工时制度:适用于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无固定上下班时间限制。法律允许企业实行该制度,但未设统一加班时数上限和计算加班工资的规定。实行综合工时制和不定时工作制需报审批。...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实践

抚养权变更可通过协议或诉讼解决,双方一致可签协议,否则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定情况下,若抚养方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行为,另一方可申请变更抚养权并得到支持。否则,需证明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否则不会判决变更抚养权。...查看全文

法律如何规定与实践

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两周岁以内判给母亲,两周岁以上由法院根据子女权益和双方情况判决。父母离婚不会消除与子女的关系,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不满两周岁子女由母亲抚养,已满两周岁则法院按最有利原则判决。已满八周岁子女的真实意...查看全文

判决实践与法律规定

组织疾病妇女卖淫可能受到组织卖淫罪和传播性病罪的数罪并罚,法院可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传播性病罪的刑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实践操作

被执行人未履行法律义务,法院有权查封其财产,但需保留生活必需品。被查封的房产不能过户、抵押,但可继续居住。法院可决定拍卖或变卖被查封财产,或委托单位处理。...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