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律师回答

律师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1998年4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7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5月9日起施行。1998年4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九九八年四月六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九百七十二次会议通过 法释〔1998〕号)为依法惩处挪用公款犯罪,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办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第二条 对挪用公款罪,应区分三种不同情况予以认定:

(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

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二)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但不计入挪用公款的数额。

(三)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用于非法活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用于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应当认定为挪用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 第四条 多次挪用公款不还,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实际数额认定。

第五条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因客观原因在一审宣判前不能退还的。

第六条 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七条 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第八条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9年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4次会议通过)...查看全文

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规若干问题的解释?

律师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0年1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查看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律师分析: 《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分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的基本要求、关于抢劫犯罪部分加重处罚情节的认定、关于转化型抢劫犯罪的认定、具有法定八种加重处罚情节的刑罚适用、抢劫共同犯罪的刑罚适用、累犯等情节...查看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分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的基本要求、关于抢劫犯罪部分加重处罚情节的认定、关于转化型抢劫犯罪的认定、具有法定八种加重处罚情节的刑罚适用、抢劫共同犯罪的刑罚适用、累犯等情节的适用、关于...查看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853次会议讨论通过) 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诈骗案件的几个具体...查看全文

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规若干问题的解释?

律师解答: 《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的文件,于2005年4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49次会议通过,2005年5月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34次...查看全文

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律师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在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6次会议通过的解释,目的是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 解释自2000年11月21日生效。 【法律...查看全文

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正确认定自首和立功,对具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依法适用刑罚,现就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查看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nbs...查看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在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6次会议通过的解释,目的是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 解释自2000年11月21日生效。...查看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在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6次会议通过的解释,目的是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 解释自2000年11月21日生效。...查看全文

关于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律师分析: 该法条的主要内容有:如何认定主体责任,如何认定赔偿范围、和责任承担。最后还有诉讼程序的规定,以及该法条的适用范围也包括机动车在道路以外的地方通行时引发的损害赔偿案件。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查看全文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律师分析: 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以营利为目的,从危险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并具有超标排放污染物、非法倾倒污染物或者其他违法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形的行为,应当认定为“非法处置危险废物”。对案件所涉的环境污染专门性问题难以确...查看全文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律师解答: 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以营利为目的,从危险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并具有超标排放污染物、非法倾倒污染物或者其他违法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形的行为,应当认定为“非法处置危险废物”。对案件所涉的环境污染专门性问题难以确...查看全文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律解析: 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以营利为目的,从危险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并具有超标排放污染物、非法倾倒污染物或者其他违法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形的行为,应当认定为“非法处置危险废物”。对案件所涉的环境污染专门性问题难以确...查看全文

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规若干问题的解释?

律师解答: 该司法解释是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进行制定,主要内容有:在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中,增加了“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领域,并针对该领域案件特点,在诉前公告的基础上,增加了征询英雄烈士等的近亲属意见...查看全文

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规若干问题的解释?

律师解答: 为依法惩治盗窃犯罪,保护公私财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于2013年3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1次会议、2013年3...查看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律分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依法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 劳动者与用人...查看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律分析: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劳动法》,和《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查看全文

办理诈骗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律师分析: 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的需要,现就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