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不当政治言论的处罚措施

律师回答
摘要:网上发表不当政治言论可能会受到法律处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侮辱和诽谤他人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情节严重者可能被判刑。对于网络言论侵权的起诉,法院的管辖地通常是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对于网络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侵权行为的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的住所地。
一、网上发表不当政治言论怎么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会怎样处罚,要依据情节而定,如果捏造、虚构事实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可能被判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网络言论侵权要到哪个法院起诉
网络言论侵权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害不可估量,此时作为受害一方肯定想到法院起诉维权,但究竟去哪个法院起诉可能就没几个人可以准确说出,通常侵权案件的法院管辖地为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
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对于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秉持的原则是: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确知道哪里属于侵权地,尤其是网络侵权行为中,为了对侵权行为地予以明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四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针对日益活跃的网络侵权,专门就侵权行为实施地以及侵权结果发生地,进行了更为具体明确的界定: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网上发表不当的政治言论可能会面临严厉的处罚,特别是在涉及捏造、虚构事实、侮辱、诽谤他人的情况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如果情节严重,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对于网络言论侵权,起诉应当根据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法院。对于网络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因此,在维护自身权益时,需要明确侵权行为地并选择合适的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四节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第四十五条 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妇女人格的,由公安、网信、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五章 价格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消费者组织、职工价格监督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以及消费者,有权对价格行为进行社会监督。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群众的价格监督作用。
新闻单位有权进行价格舆论监督。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网络谣言传播的惩罚措施

散布网络谣言可能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裁,包括拘留和罚款。此外,散布谣言还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行政责任可能导致拘留和罚款等处罚。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则可能面...查看全文

网络传播疫情谣言的处罚措施

网络传播疫情谣言的处罚及不认罪的定罪原则:编造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可处刑罚,造成严重后果可处重刑,尚不构成犯罪可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投放危险物质等行为可被拘留或罚款。不认罪可定罪,但需有充分证据支持,不仅依...查看全文

传播不当言论处罚依据

法律分析: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人,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若情节较为严重,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自201...查看全文

传播不当言论处罚依据?

律师分析: 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人,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若情节较为严重,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自2013年9...查看全文

网络言论不当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一、网络言论不当怎么处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要依据情节而定,依照《治安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查看全文

网络言论不当怎么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要依据情节而定,依照《治安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如果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依据《刑法》处五...查看全文

网络言论不当怎样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要依据情节而定,依照《治安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如果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依据《刑法》处五...查看全文

网络言论不当如何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章,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要依据情节而定,依照《治安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捕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捕,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如果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依据《刑法》处五...查看全文

网上发表不当政治言论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一、网上发表不当政治言论怎么处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会怎样处罚,要依据情节而定,如果捏造、虚构事实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可能被判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网络不良言论的处罚

一、网络言论不当怎么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要依据情节而定,依照《治安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如果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查看全文

谣言传播的惩罚措施

网上散布谣言可能涉及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一般处以5到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刑事责任可能触犯《刑法》第246条诽谤罪或第291条之一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诽谤罪情节严...查看全文

网络发布不当言论 处罚依据

一、网络言论不当怎么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要依据情节而定,依照《治安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如果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查看全文

网络言论不当应该怎么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要依据情节而定,依照《治安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如果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依据《刑法》处五...查看全文

不当言论的拘留措施

本文讲述了诽谤罪和网络言论侵权的相关法律规定。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对他人的人格、名誉造成损害,情节严重的行为。而网络言论侵权则是指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在处理网络言论侵权时,法院通常会根...查看全文

谣言网络传播的处罚标准

网络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以及故意扰乱公共秩序,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尽管尚不构成犯罪,但根据相关法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仍将受到行政处罚,包括拘留和罚款。...查看全文

我国对言论不当行为的处罚措施

网络不当言论的治安处罚和刑事追究依据:根据《治安处罚法》,发表不当言论可处拘留或罚款,情节严重者可并处罚款;如果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可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严重后果可处有期徒刑。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公共秩序的行...查看全文

网络传播谣言处罚标准

传播谣言的处罚标准根据情节而定,严重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将受到治安管理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和诽谤罪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利用信息网络散布捏造事...查看全文

网络传播谣言处罚标准

传播谣言的处罚标准根据情节而定,严重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将受到治安管理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和诽谤罪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利用信息网络散布捏造事...查看全文

微信群谣言传播的处罚措施

微信群传播谣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属于违法行为,可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和刑事犯罪定罪。对于网络上散布谣言,需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散布谣言、虚假信息或扰乱公共秩序者可处以拘留和罚款。情节严重者还可能构成侮辱诽谤...查看全文

发表不当政治言论的处理

对于公职人员发表不良言论的处理,情节严重程度决定着相应的处理方式。对于较轻微的不良言论,应进行批评教育;而对于情节严重的情况,可采取诫勉谈话或降职降级措施;对于极其严重且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情况,可以开除公职。若不当言论对国家、社会...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吴丽艳

北京市-北京市-丰台区

认证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166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