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同等判定原则

律师回答
摘要:交通事故同等责任的认定及承担情形。当事人均有违章行为、未保护现场或未报案等情形下,应承担同等责任。逃逸、毁灭证据、违反交通信号灯、越线碰撞、刮撞行人等行为也需承担同等责任。各方当事人需根据责任进行赔偿,但实际赔偿比例因主体类型不同而异。机动车间的同等责任意味着双方各自承担一半责任。
一、如何认定交通事故同等责任
同等责任是指造成交通事故的各方当事人均有违章行为,情节相当,各方负同等责任。如果是由于两车司机忽视交通安全,违反交通法规,酿成灾祸,理所当然地应负同等责任。
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均有违章行为,且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基本相当的;发生交通事故后各方当事人均未立即停车,未保护现场,致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当事人各方均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
二、哪些情形下需要承担交通事故责任同等责任
双方当事人同时具有下列行为的,为同等责任。
1、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
2、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3、当事人驾驶车辆在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遇红灯继续通行的。
4、当事人驾驶机动车越过施划有禁止穿越的道路中心线或者隔离设施与道路上的其他车辆或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
5、当事人驾驶机动车进入非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通行范围内,刮撞同向行驶非机动车的。
6、当事人驾驶车辆在人行道或行人通行范围内刮撞行人的。
7、当事人驾驶车辆刮撞依法在人行横道内通行的行人的。
8、当事人驾驶车辆为避让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
9、当事人所驾驶车辆的装载物在遗洒、飘散过程中,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
10、当事人驾驶机动车倒车时,与车后其它车辆、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
11、当事人驾驶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逆行,与顺向行驶的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
12、当事人驾驶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超越同向行驶的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
交通事故中很多时候各方当事人都要承担一定责任,此时各方当事人都要根据责任进行赔偿。不过即使认定此时属于交通事故责任同等责任,由于实际发生交通事故的主体类型不同,因此也会导致实际承担的赔偿比例是不一样的,严格来说交通事故发生在机动车之间的,那此时的同等责任才会意味着双方各自承担一半的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交通事故责任同等责任是指造成交通事故的各方当事人在违章行为、情节相当的情况下负同等责任。如果双方均忽视交通安全、违反交通法规,导致事故发生,理所当然应承担同等责任。根据具体情况,双方同时具备逃逸、毁灭证据、违反交通信号灯、越线碰撞、刮撞行人等行为的,也应承担交通事故责任同等责任。然而,实际赔偿比例会因事故主体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事故中,同等责任意味着双方各自承担一半的责任。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百一十二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二)“深度调查”,是指以有效防范道路交通事故为目的,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相关因素开展延伸调查,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及管理漏洞,并提出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的活动。
(三)“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是指检验报告、鉴定意见复印件送达当事人之日起三日内,当事人未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的,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重新检验、鉴定,鉴定机构出具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的。
(四)“外国人”,是指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五)本规定所称的“一日”、“二日”、“三日”、“五日”、“十日”,是指工作日,不包括节假日。
(六)本规定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在内。
(七)“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八)“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九)“设区的市公安机关”,是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一章执法监督第一百零四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建立警风警纪监督员制度,并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不依法严格公正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以及其他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依据职责及时查处。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一章执法监督第一百零七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查获交通肇事逃逸车辆及人员提供有效线索或者协助的人员、单位,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接到协查通报不配合协查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公安机关或者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追究有关人员和单位主管领导的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同等责任交通事故如何认定原则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及不服处理程序。 交通事故中,同等责任由双方承担。 如不服交警的责任认定,可向上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期间可提起民事诉讼。 单纯就事故责任问题向法院提起诉讼不被受理,需在民事赔偿诉讼中提出。 信访渠道可向市公安局或监...查看全文

同等责任在交通事故中的认定原则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及不服处理:交通事故中同等责任由双方承担,根据行为及过错程度确定责任。不服交警认定可向上级交警部门复核,期间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单独就事故责任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不受理,但可在民事赔偿诉讼中质疑认定书。信访渠道可向市公...查看全文

交警交通事故责任判定原则

法律解析: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原则:1.行为责任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路权原则4.安全原则5.结果责任原则。 【法律依据】: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四十五条 第一款 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必须认定哪些行为在事故中起作用及作用...查看全文

农村交通事故责任判定原则

乡村路上的交通事故责任应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和过错程度划分。一方过错导致事故,承担全部责任;逃逸、毁灭证据者也全责;两方或多方过错,根据行为和过错程度分担责任;无过错则无责任;一方故意造成事故,他方无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同样...查看全文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判定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规定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和过错来确定责任的原则。根据不同情况,当事人应承担全部或部分责任,包括故意造成事故、过错导致事故、逃逸或破坏证据等。当各方无过错时...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原则

法律分析: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有以下原则:   一、行为责任原则   二、因果关系原则   三、路权原则   四、安全原则   五、结果责任原则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原则

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推定原则

交通事故责任推定根据违章行为与事故因果关系来确定,逃逸、毁灭证据导致责任无法认定的需负全部责任,未报案也可能导致全部或同等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事故中,机动车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次要责任。...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赔偿原则:同等责任如何处理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各方同等责任,按过错比例分担赔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发生事故,无过错方由机动车承担赔偿责任,有过错方根据程度减轻机动车责任,最高不超过10%。若非机动车故意碰撞机动车,机动车不承担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在强...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原则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原则包括行为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因果关系责任原则、公平原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责任应当依据当事人行为作用和当事人过错,兼顾公平原则等多方考虑,进行确认。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原则

法律分析:1.当事人有违章行为。即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有违犯道路交通法规的行为,也就是俗称的违章行为。如不存在违章行为,就不属于交通事故。 2.违章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交通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要负相应交通...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刑事责任认定原则

交通事故刑事责任的认定及危险驾驶罪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肇事罪分为三个刑级,根据不同情形处以不同刑罚。危险驾驶罪包括追逐竞驶、醉酒驾驶、严重超员或超速、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等行为,将被处以拘役和罚金。机...查看全文

交通刑事责任的判定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交通肇事罪的刑罚做出了明确规定。造成重大事故并致人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原则简介

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原则主要包括:当事人有违章行为、违章行为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违章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决定责任大小。交通违章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大小主要根据路权原则和安全原则判定,先后顺序为违反各行其道规定、违反让行规定、违反其...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认定原则

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原则包括直接赔偿、先行垫付和替代赔偿。直接赔偿适用于有过错的驾驶方,先行垫付适用于无力赔偿或责任不明的情况,替代赔偿由保险公司承担。驾驶员需小心避免事故,并履行单位职责,否则单位也需承担赔偿责任。如需法律咨询,请...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原则实施细则

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机动车必须赔偿损失,非机动车也需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过失相抵原则可减轻机动车保有者的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和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也适用无过错责任。机动车之间的事故实行过错责...查看全文

地下停车场交通事故责任判定原则

地下停车场交通事故责任的判定根据当事人行为对事故的作用及过错严重程度确定,而闯红灯撞人离开现场是否构成肇事逃逸需具体情况而定,需考虑违反交通法规行为、重大事故后果及因果关系。交通肇事逃逸只在涉嫌交通肇事犯罪基础上成立,若未构成交通...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过错责任原则?

律师分析: 机动车属于高速运输工具,在运行中属于高危作业,交通事故造成非机动车或者行人损害的,实行无过错责任赔偿原则。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我国民事立法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条文。机动车与非机...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过错责任原则

法律分析:机动车属于高速运输工具,在运行中属于高危作业,交通事故造成非机动车或者行人损害的,实行无过错责任赔偿原则。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我国民事立法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条文。机动车...查看全文

责任事故罪判定原则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刑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导致重大伤亡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恶劣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恶劣者,处五年以上有期...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