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乱军心罪如何定罪处罚?

律师回答
摘要: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处罚及认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人可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可被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者可被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认定该罪需满足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散布谣言对象为公众,传播虚假军令的对象为不特定人群。
一、战时造谣惑众罪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1、犯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人,依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规定,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四百三十三条规定,战时造谣惑众罪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二、战时造谣惑众罪怎么认定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或者在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认定该罪主要依靠以下几点:
1、是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2、将编造的谣言在公众中散布,散布的对象包括下级、同级和上级,但不是在履行职责。
3、将虚假军令直接传播给执行人,而是在公众中传播,对象是不特定的。
延伸阅读
扰乱军心罪的司法实践与法律适用
扰乱军心罪是指故意煽动、散布谣言、传播不实信息等行为,以影响、破坏军队内部士气、纪律和战斗力的罪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扰乱军心罪的定罪和处罚,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影响的程度、犯罪主体的故意和动机等。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对于扰乱军心罪的定罪和处罚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扰乱军心罪被视为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如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更严重的刑罚。司法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对扰乱军心罪的定罪和处罚符合法律的适用和公正性,以维护军队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结语: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的规定,犯人将受到相应的惩罚。根据情节的不同,犯人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该罪的认定主要依靠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并将虚假信息传播给公众。这一罪行的严重性对于维护军队的稳定和战斗力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第三百六十八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故意阻碍武装部队军事行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第三百七十二条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第三百七十八条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如何认定

(一)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关键在于把握以下几点:(1)是否实施了捏造事实的行为。如果没有捏造事实,而是散布有关我方不利的真实情况,即使扰乱了军心,也不能以本罪论处。如果所散布的是有关军事机密,如我军的伤亡人数...查看全文

在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既遂一般如何处罚?

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八条规定,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是指在战时制造谣言、宣扬失败情绪、扩散各种危害作战利益、蛊惑军心...查看全文

军心扰乱罪量刑标准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主旨是指故意编造、散布谣言,煽动军队的恐怖情绪,破坏军心士气。犯罪行为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惩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扰乱军心罪在战时是如何量刑的?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法律处罚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行指在战时散布谣言、宣扬失败情绪、扩散危害作战利益的流言蜚语,煽动军队内部的混乱,削弱作战能力。...查看全文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定义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是指编造、散布谣言,煽动军队情绪恐慌、士气低落的行为。犯罪者可被判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社会治安扰乱罪如何定罪处罚?

扰乱社会治安罪的主旨是对干扰国家机关工作、煽动群众暴力抗拒法律实施以及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行为进行惩罚,依法判处相应的刑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查看全文

扰乱社会秩序罪如何定罪处罚?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主旨是对首要分子判处3-7年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者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构成该罪的条件包括人数超过5人、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扰乱正常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以及具有打、砸、...查看全文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处罚标准有什么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处罚标准如下:1、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查看全文

什么是造谣扰乱军心罪?有什么罪

相关法律规定,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是指,故意编造、散布谣言,煽动怯战、厌战或者恐怖情绪,蛊惑官兵,造成或可以造成部队情绪恐慌、士气不振、军心涣散的行为。触犯了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罪犯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如...查看全文

什么是扰乱军心罪?它的罪责是什么?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是指故意编造、散布谣言,煽动怯战、厌战或者恐怖情绪,蛊惑官兵,造成或可能造成部队情绪恐慌、士气不振、军心涣散的行为。触犯了该罪行的罪犯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话,罪犯会被...查看全文

法院对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既遂如何裁判?

律师分析: 1、是否实施了捏造事实的行为。如果没有捏造事实,而是散布有关我方不利的真实情况,即使扰乱了军心,也不能以本罪论处。如果所散布的是有关军事机密,如我军的伤亡人数、战役失利等情况,构成犯罪,应以故意(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查看全文

构成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法院会如何量刑

法律解析: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根据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百三十三条 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查看全文

法院对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既遂如何裁判

法律解析: 1、是否实施了捏造事实的行为。如果没有捏造事实,而是散布有关我方不利的真实情况,即使扰乱了军心,也不能以本罪论处。如果所散布的是有关军事机密,如我军的伤亡人数、战役失利等情况,构成犯罪,应以故意(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查看全文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立案标准

法律解析: 非军职人员涉嫌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时,应予立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七十八条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查看全文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立案标准

法律解析: 非军职人员涉嫌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时,应予立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七十八条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查看全文

扰乱军心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构成要件是:1)侵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背离国防法规定的公民国防义务和政治工作原则;2)造谣、动摇军心,包括编造、捏造不存在的事实或夸大敌方实力;3)犯罪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犯罪是直接故意的,具有...查看全文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刑罚标准是什么?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处罚标准:轻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严重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该罪指非军职人员在战时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查看全文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量刑规定是什么?

律师解答: 犯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是指在战时制造谣言、宣扬失败情绪、扩散各种危害作战利益、蛊惑军心、扰乱军心的流言蜚语,使部队丧失作战...查看全文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案例分析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是指在战时制造谣言、宣扬失败情绪、扩散危害作战利益的流言蜚语,使部队丧失作战能力的行为。该罪的犯罪主体是除军人以外的自然人,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并造成严重后果。参与间谍...查看全文

什么是构成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主旨:构成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条件包括侵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行为人在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一般主体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并且主观上是直接故意。...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