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串标立案标准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一、恶意串标立案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第223条以及其立案标准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即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情节严重的串通投标罪的立案标准:
1.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3.中标项目金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4.采取威胁、欺骗或者贿赂等非法手段的;
5.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串通投标,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串通投标的;
6.本规定中的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是指接近上述数额标准且已达到该数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
7.对于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予立案追诉;
8.本规定中的立案追诉标准,除法律、司法解释、本规定中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于相应的单位犯罪。
二、围标串标的行政责任
1、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2、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3、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4、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情节严重指:
(1)以行贿谋取中标;
(2)3年内2次以上串通投标;
(3)串通投标行为损害招标人、其他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
(4)其他串通投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三、串标围标的民事责任
串通投标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一般是根据实际造成的损害作出相应的赔偿。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投标人、招标人,包括个人和单位。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2022修订)(以下简称《立案追诉标准规定(二)》)第六十八条规定,〔串通投标案(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违法所得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三)中标项目金额在四百万元以上的;
(四)采取威胁、欺骗或者贿赂等非法手段的;
(五)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二年内因串通投标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串通投标的;
(六)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恶意串通认定标准

法律分析:恶意串通的认定标准是采取推定的方式,依照日常经验、行为习惯等,根据盖然性原则予以判断和认定。当事人的主观心态是认定是否构成“恶意串通”的关键。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查看全文

恶意串通认定标准

法律分析: 是指在买卖活动中,双方以损害他人利益为目的,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具体表现为:串通掩盖事实真相,在应价过程中串通一气,有意压价,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恶意串通的当事人双方是出于故意,并且恶意串通的合同是为牟取非法利益。恶意串...查看全文

串标罪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 串标罪立案标准为: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六条 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损害招标人、...查看全文

围标串标立案标准

一、围标串标立案标准围标串标罪立案标准是: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查看全文

恶意透支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规定指出,“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查看全文

恶意诈骗立案标准

恶意诈骗的立案标准为行为人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故意实施了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及以上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查看全文

恶意透支立案标准

恶意透支信用卡属于信用卡诈骗罪。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查看全文

恶意透支立案标准?

律师分析: 恶意透支信用卡属于信用卡诈骗罪。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查看全文

恶意诈骗立案标准?

律师分析: 恶意骗贷即为贷款诈骗罪,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通过虚假的方式恶意骗取银行贷款达一万以上的,就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查看全文

恶意诉讼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恶意诉讼立案标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构成虚假诉讼罪,予以立案追究。构成本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律依据: 《最高...查看全文

恶意透支立案标准

持卡人信用卡恶意透支,银行在多次催缴未果的情况下可以向警方报案,警方可以以信用卡诈骗罪抓捕持卡人,并根据持卡人透支情况进行立案追究持卡人刑事责任。那么,信用卡恶意透支立案标准是什么? 信用卡恶意透支立案标准是什么 据了解,信用卡恶...查看全文

恶意贷款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   恶意贷款可能涉嫌的刑事犯罪是贷款诈骗罪。  恶意贷款立案标准:如果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究。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查看全文

恶意欠款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根据规定恶意欠薪具有以下行为的应予立案侦查:_x000D_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_x000D_ 2、数额较大,如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查看全文

恶意诉讼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 恶意诉讼立案标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涉嫌恶意诉讼罪,予以立案追究。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查看全文

恶意诈骗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恶意骗贷即为贷款诈骗罪,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通过虚假的方式恶意骗取银行贷款达一万以上的,就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查看全文

恶意串通的认定标准

法律分析:符合下列条件认定构成恶意串通: 一、串通的各方当事人都具有主观恶意。也就是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损害他人的利益仍然实施行为。 二、当事人之间存在彼此勾结的行为。 三、当事人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第三人的利益。 法...查看全文

串标投标罪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一、串标投标罪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查看全文

恶意欠款罪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恶意欠款罪的立案标准,即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是拒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或者拒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数额较大的标...查看全文

恶意欠薪罪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   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也就是说当事人基本上有支付劳动报酬的能力但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   2、数额较大,对于数...查看全文

恶意诉讼罪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恶意诉讼的立案标准: (1)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采取财产保全或者行...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鲁丽娜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房产纠纷、房产纠纷

已服务104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