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还钱是否构成犯罪?

律师回答
摘要:被判刑的人犯有挪用公款的罪行,只承担了刑事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她可以免除应负的民事责任。在服刑期满后,他/她仍然需要承担归还被挪用公款的民事责任,并仍有还款义务。承担了刑事责任还用承担民事责任。在承担了刑事责任以后,都应当继续对受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刑事责任的追究不免除也不影响其民事责任的承担。
被判刑的人犯有挪用公款的罪行,只承担了刑事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她可以免除应负的民事责任。在服刑期满后,他/她仍然需要承担归还被挪用公款的民事责任,并仍有还款义务。
一、承担了刑事责任是否还用承担民事责任
承担了刑事责任还用承担民事责任。在承担了刑事责任以后,都应当继续对受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刑事责任的追究不免除也不影响其民事责任的承担。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民事责任免于承担的情形如下:
1、因不可抗力的发生而不履行民事义务的;
2、因正当防卫而造成损害赔偿责任的,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3、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4、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5、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二、持卡人被判刑信用卡有欠款怎么办
坐牢后信用卡存在欠款的,可以委托家人代为偿还欠款。信用卡欠款逾期不还的,会产生滞纳金,应尽快偿还。欠款人不能因为涉嫌犯罪被限制人身自由而被免除信用卡的责任,银行有权起诉。
判刑后信用卡欠款还需要偿还。偿还债务是属于民事责任,被判刑之后之前欠下的债务仍然需要进行偿还,不方便的话可以先委托家人或者朋友代还债务。罪犯服刑会执行刑罚,但是依法还是享有正常的民事权利的,对于所欠的债务,债权人可以通过与其协商,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原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索要。如果债务人暂时没有能力偿还的,经过债权人同意或者是人民法院的判决,可以由债务人进行分期偿还。
持卡人在服刑期间,信用卡欠款仍然要偿还,并不是服刑就不承担民事责任。在服刑期间信用卡逾期的,当事人可以委托家人代为偿还信用卡的欠款。
延伸阅读
非吸判刑后还存在债务吗
视情况而定。如果犯罪嫌疑人已经将所有赃款发还被害人的,之后不会存在债务;否则犯罪嫌疑人还需要承担对被害人的债务。坐牢与还债是互不影响,坐牢是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免除民事责任的承担,出狱后,犯罪嫌疑人有能力偿还的,还需要立即执行债务。
结语:被判刑的人犯有挪用公款的罪行,只承担了刑事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她可以免除应负的民事责任。在服刑期满后,他/她仍然需要承担归还被挪用公款的民事责任,并仍有还款义务。承担了刑事责任还用承担民事责任。在承担了刑事责任以后,都应当继续对受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刑事责任的追究不免除也不影响其民事责任的承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三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价格工作人员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三百九十九条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前三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挪用公款归还是否构成犯罪?

本文介绍了挪用公款的刑事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挪用公款在3个月内还清不构成犯罪,但挪用数额较大、用于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即使未超过3个月,也构成挪用公款罪,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具体来说,挪用公款30万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后归还是否构成犯罪?

挪用公款后归还是否有罪,取决于归还的时间。3个月内还清不构成犯罪;若挪用公款数额大、进行营利或非法活动,即使未超3个月仍构成犯罪。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巨额不退还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

挪而未用符合条件的构成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首先,从犯罪客体方面来讲,认定是否构成...查看全文

公款挪用9000,是否构成犯罪?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挪用公款数额在2万元至3万元以上进行个人营利活动,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且超过3个月未还。...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及时归还是否构成犯罪

法律分析:挪用公款及时归还是犯罪,如果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就算未超3个月仍然构成犯罪。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及时归还是否构成犯罪

挪用公款及时归还是犯罪,如果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就算未超3个月仍然构成犯罪。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及时归还是否构成犯罪?

律师分析: 挪用公款及时归还是犯罪,如果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就算未超3个月仍然构成犯罪。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及时归还是否构成犯罪?

挪用公款及时归还是否构成犯罪取决于归还的时间。挪用公款罪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2.挪用公款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3.挪用公款归个人...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多少钱构成犯罪

法律分析: 挪用公款一万元即达到了刑法所规定的“数额较大”的起点,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多少钱构成犯罪

挪用公款在五千元以上的,就会构成犯罪。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多少钱构成犯罪

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一般以五千作起点,进行营利活动的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一般以一万到三万做起点。如果个人挪用了公款自行使用,用在了不受法律保护的事情上面的,金额超过了三万元的,或者是挪用公款从事了以赚钱为目的的项目中,金额超过五...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多少钱构成犯罪

法律分析: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 4、挪用公款罪是指国...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100万是否构成犯罪?

挪用公款情节严重的认定: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挪用救灾等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情节严重的,将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若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且不退还,则将被判处十年...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9000元是否构成犯罪?

对于挪用公款进行个人非法活动或营利活动,并且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2万元至3万元以上以及10万元至30万元以上且超过3个月未还的情况,将受到法律追究。...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5000元是否构成犯罪?

本文讲述了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的构成和处罚情况。根据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之便,挪用公款供自己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归还的,将定罪为挪用公款罪,处以五年以...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3000元是否构成犯罪?

挪用公款3000元不构成犯罪。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才构成挪用公款罪。而进行营利活动或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才被认定为“数额较大”。因此,挪用公款3000元不符合构成...查看全文

挪用公司货款是否构成犯罪?

挪用公司货款构成犯罪,违反了挪用资金罪。根据我国《刑法》和司法解释规定,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进行营利或非法活动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银行等金融机构工...查看全文

涉及公款挪用是否构成犯罪?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挪用个人使用,从事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并从中谋取利益,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如果挪用公款行为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则构成刑事案件。...查看全文

挪用公司税款是否构成犯罪?

私自挪用公司税款构成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公司资金挪为个人或他人使用,金额较大、未归还超过3个月,或金额较大且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的行为。...查看全文

挪用贷款是否构成犯罪?

挪用贷款罪是一种犯罪行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是否构成挪用资金罪或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体是经手、经办、管理特定款物的人员,行为人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