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撤诉程序概述

律师回答
摘要:民事诉讼撤诉流程和处理方式:申请撤诉需法院批准,第三人参与后原告撤诉,第三人成为新原告,诉讼继续。若原告在诉讼中暗示不愿继续,法院可决定不予审理。法院拒绝撤诉且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可进行缺席判决。
民事诉讼撤诉流程是:
1.申请撤诉。根据《民诉意见》明确规定,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后,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依法准许原告撤诉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作为另案原告,原案原告、被告作为另案被告,诉讼另行进行。
2.按撤诉处理。即原告虽然没有提出撤诉申请,但其在诉讼中的一定行为已经表明他不愿意继续进行民事诉讼,因此,法院依法决定注销案件不予审理的行为。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一条,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撤诉程序的法律要点和操作指南
民事诉讼撤诉程序的法律要点和操作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民事诉讼撤诉程序是指原告在诉讼过程中自愿放弃对被告的起诉,撤回诉讼请求的法律程序。在撤诉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要点包括撤诉申请的形式和途径、撤诉的时效性、撤诉的效力等。操作指南方面,应当注意撤诉申请的书面形式和内容要求,以及向法院提交的相关材料。此外,还需要了解法院对撤诉申请的审查标准和程序,以及撤诉后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等。综上所述,民事诉讼撤诉程序的法律要点和操作指南对于当事人正确行使撤诉权,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民事诉讼撤诉程序的法律要点和操作指南对于当事人正确行使撤诉权,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民诉意见》,原告可申请撤诉,人民法院准许后,第三人可作为另案原告,诉讼另行进行。若原告未提出撤诉申请但明示不愿继续诉讼,法院可决定注销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不准许撤诉且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时,可缺席判决。在操作中,需注意撤诉申请的形式、途径、时效性和效力,以及书面要求和材料的提交。了解法院审查标准、程序和撤诉后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也很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三节 开庭审理 第一百四十八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将抗诉书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并且将抗诉书副本送交当事人。
上级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抗诉不当,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抗诉,并且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上诉程序概述

提起上诉的主体应为享有上诉权或依法行使上诉权的人,包括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的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及无独立请求权但在一审判决中确认其承担义务的第三人。上诉期限为15天或10天,从接到第一审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天算起,逾...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概述

民事简易程序庭审流程是指民事案件中,当事人双方在审理前准备阶段提出异议,开庭审理中进行调解,无法调解则继续审理。审判人员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答辩意见,归纳争议焦点,当事人围绕焦点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对于无争议的案件,审判人员可在听...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再审程序概述

民事诉讼再审程序: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可向上级或原审法院申请再审。再审申请应在判决、裁定生效后六个月内提出,不影响执行。法院收到再审申请后三个月内审查,符合规定裁定再审,不符合规定驳回申请。再审程序是对已发...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概述

民事诉讼二审的流程包括立案和开庭。开庭程序包括核对当事人身份、调查、举证质证、辩论、调解和裁决。裁决可以维持原判、改判或发回重审。当事人可以自动履行裁判文书义务或申请执行,或者向二审法院递交书面申诉材料。如果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应制...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开庭程序概述

庭审准备是人民法院为保证案件审理顺利进行而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内容包括传唤当事人和通知其他参与人出庭,公告案件信息以加强监督,查明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特别程序概述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六种特别程序,包括选民资格、失踪宣告、民事行为能力认定、财产无主、调解协议确认和担保物权实现。特别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非民事权益纠纷案件所适用的特殊程序,与通常的普通程序相对。...查看全文

民事小额诉讼程序概述

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提交起诉状及证据材料,并根据被告人数提交起诉状副本和证据副本,同时填写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书。立案庭负责立案的法官接到当事人递交的诉状后,出具书面凭证并注明收到日期。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当场予以登记立案,对...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审判程序概述

普通程序、上诉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程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案件类型和当事人需求。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普通程序应在6个月内审结,可延长;上诉程序是对第一审判决不服提起的诉讼,经二审终审后终结;审判监督程序是对已生...查看全文

盗窃罪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附带民事诉讼应提交诉状或口头起诉,包括案情、请求和证据。公安、检察院、法院可告知被害人提起附带诉讼权利,若放弃需记录。检察院可代表国家、集体提起附带诉讼以保护财产。附带民事诉讼范围包括物质损失、财物追缴、侵权行为等,但不包括精神损...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小额诉讼程序法条概述

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程序,包括条件、起诉状形式和立案时间。同时,根据法律客观标准,基层法院审理简单金钱给付案件可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标的额可在一定范围内约定。...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程序的概述

刑事案件的处理流程包括报案、公安初查、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涉及被害人、律师、公安机关和法院等各方的合作与配合,最终法院根据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对被告人做出有罪或无罪判决。...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二审审理程序概述

一审法院上诉案件立案后,二审法院将审查材料并决定是否开庭审理。如果案件事实清楚,可以不开庭审理,但必须与当事人进行谈话。当事人可以自行履行裁判文书义务或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向二审法院递交书面申诉材料申请再审。二审法院可以在本...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再审申请程序概述

民事诉讼再审程序:当事人对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可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人数众多或双方为公民的案件可向原审法院申请。申请应在法律效力后6个月内提出,并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申诉程序概述

《刑事诉讼法》对申诉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被害人可申诉不起诉决定,可直接向法院起诉;不起诉人可向检察院申诉;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符合条件的申诉可导致案件重新审判。...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程序与期限规定概述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一审程序包括起诉、答辩、开庭审理、判决;判决宣告后,当事人可提起二审上诉。上诉状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并按对方当事人数提供副本。二审程序与一审类似,但审查范围和内容有所不同。...查看全文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概述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开庭流程分为两部分,首先审理刑事部分,包括被告人的询问和物证辨认;然后审理民事部分,包括宣读起诉书和当事人陈述,法院做出判断。...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一审程序概述

人民法院对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确保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开庭审判,不清楚、证据不足的案件可退回检察院补充侦查,不需要判刑的案件可要求检察院撤回起诉。开庭前准备是为了保证法庭审判的顺利进行。...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诉讼程序概述

交通事故诉讼程序:搜集证据、材料;诉前财产保全;准备诉状、证据;起诉至有管辖权法院;安排伤残等级鉴定、三期鉴定;举证;开庭核对人员、回避;陈述诉讼请求。...查看全文

医疗事故诉讼程序概述

医疗事故诉讼流程:当事人递交起诉书及证据材料,法院立案。参加庭审,进行调查、辩论、调解、陈述最后意见等。调解不成,法院判决。起诉应递交起诉状,提供副本。法庭辩论终结后,依法作出判决。调解可进行,不成即判决。...查看全文

民事案件申诉程序概述

《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如认为有误,可向上级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众多或为公民案件,也可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再审申请不会停止执行。...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赵莹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认证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215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