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的间接损失赔偿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侵权行为造成的间接损失可以获得赔偿,但需提供足够证据。权利人的损失可按销售量减少乘以利润计算。被告获利不能作为赔偿额,需弥补权利人实际损失。这种计算赔偿额的方式已在司法实践中广泛采用,既保护了原告权益,又公平对待被告。
一、侵权间接损失赔不赔
侵权行为造成的间接损失是可以获得赔偿的,但需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间接损失是存在的,法院才会支持间接赔偿主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二、专利权人侵权损失怎么算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请求,按照权利人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利计算赔偿数额。人民法院不宜依职权自行确定计算赔偿额的方法。
权利人损失一般可以通过专利产品销售量减少的数量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利润计算得到。权利人销售量减少的总数难以确定的,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利润所得之积可以视为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
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原告往往难以举证证明其专利产品销售量因被告侵权而减少的数量,虽然证明侵权产品的销售量相对容易,但侵权产品的销售价格又远远低于专利产品的正常价格,如果将被告获利确定为赔偿额,不能弥补权利人的实际损失。
事实上,这种变通的计算赔偿额的办法早已在审判实践中为许多法院所采用,司法实践结果表明其符合大多数案件的实际情况,既切实保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对被告也不失公平。
延伸阅读
结语:侵权行为造成的间接损失可以获得赔偿,但需提供足够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应承担侵权责任。专利权人的损失可按权利人损失或侵权人获利计算赔偿。权利人损失可通过专利产品销售量减少乘以每件产品利润计算。这种计算方式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采用,既保护了原告权益,又保持了公平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第二百二十条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之一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第五十八条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第五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知识产权间接损失的赔偿问题

本文讲述了交通事故间接损失的赔偿问题。受害人可以要求赔偿,但仅限于合理的间接损失。最常见的间接损失是停运损失。在交通事故中,如果营运车辆遭受损失,司机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停运损失。但是,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营运车辆的误工费。...查看全文

侵犯知识产权的赔偿问题

侵犯著作权的赔偿标准包括: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计算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时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无法确定时由法院根据侵权行为判决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并包括权利人的合理开支。...查看全文

有关侵权间接损失赔付的相关问题

侵权行为造成的财产损失应包括直接和间接损失,其中间接损失包括可预期的收益和可创造的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对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的财产损失,赔偿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当事人可以协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如协商不一致则应一次...查看全文

侵权行为间接损失的赔偿问题

民法典规定侵权行为需赔偿间接损失,但需提供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损害赔偿包括违约造成的损失和人身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等,而侵害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赔偿数额由双方协商或法院确定。精神损害赔偿可...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侵权致死赔偿问题

近亲属可要求赔偿,当被侵权人死亡时。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若被侵权人是组织且分立、合并,承继权利的组织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侵犯知识产权赔偿?

律师分析: 首先,从经济等价规律来看,该规律要求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要付出同等的代价,该代价和受害人应得的代价大致相等。对价始终是决定赔偿的基本要件。其次,从“等价有偿”这一民法的基本原则来看,按照这一原则,一方面,在合...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侵权如何计算赔偿损失

侵权责任的损失赔偿包括人身损害、财产损失和人身权益造成的财产损失。对于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支出,误工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残疾赔偿金,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对于财产损失,按照市场价格计算。对于人身权益...查看全文

2023年财产损害赔偿的间接损失问题

财产损害赔偿包括直接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车辆、财产等的直接损失折款,还包括现场抢救和人身伤亡善后处理费用。间接损失是指停工、停产、停业等财产间接损失。根据相关法律,侵权人应赔偿维修费用、损失物品费用、施救费用、车辆重置费用以及...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侵权致死赔偿问题研究

被侵权人死亡后,其民事权利义务消失,无法要求侵权人赔偿。根据《民法典》规定,被侵权人的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责任。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费用的人也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除非侵权人已支付。对于侵害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赔偿数额...查看全文

在我国,侵权财产间接损失的赔偿问题如何解决?

我国规定侵权财产间接损失不予赔偿,包括车辆、财产的直接损失、现场抢救费用、人身伤亡善后处理费用,以及道路及其附近设施的损失,但不包括停工、停产、停业所造成的财产间接损失。...查看全文

知情权侵犯的赔偿问题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受损,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可向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追偿。消费者因商品缺陷受损,可向销售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销售者可向生产者追偿。...查看全文

民法典侵权财产损失赔偿相关问题

《民法典》规定了侵权财产间接损失的赔偿问题,被侵权人需要提供足够证据证明间接损失的存在。对于财产侵权,按照实际损害程度进行赔偿。若侵权人已足额赔偿,则交强险不再赔偿,但若只获得部分赔偿,可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

律师分析: 损害赔偿是应当坚持补偿性赔偿原则。此外还可以参考以下赔偿原则: 1、全部赔偿原则。 2、法定标准赔偿原则。 3、法官斟酌裁量赔偿原则。 4、精神损害赔偿限制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

法律分析:损害赔偿是应当坚持补偿性赔偿原则。此外还可以参考以下赔偿原则:1、全部赔偿原则。2、法定标准赔偿原则。3、法官斟酌裁量赔偿原则。4、精神损害赔偿限制原则。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侵权财产间接损失是否赔偿

法律分析:侵权财产间接损失需要赔偿,但是仅限于合理的间接损失。最常见的间接损失就是停运损失。在交通事故中,营运车辆遭到损失的,司机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停运损失。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查看全文

我国侵犯知识产权有精神损害赔偿吗

请教一下侵犯知识产权赔偿标准有哪些侵犯著作权后果严重,且侵犯的是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利,权利人受到严重的精神损害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是:因侵权遭受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故意...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侵权财产损失赔偿范围是什么?

侵权责任的财产赔偿范围及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的进一步理解。侵权责任财产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预期利益和间接损失。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扩大了对故意侵害知识产权的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范围,但也要防范滥用。在法律适用中,要严...查看全文

侵权财产间接损失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

这段内容介绍了侵权财产性损失和侵权责任财产赔偿范围。侵权财产性损失是指侵害权利人的财产或人身权益而造成受害人经济上的损失,侵权责任财产赔偿范围为对财产权造成损害的,按照直接损失给予赔偿。直接损失是指因遭受不法侵害而使现有财产的必然...查看全文

侵权赔偿要赔偿间接损失吗

侵权行为的损失包括间接损失,即因不法行为遭受的可得财产利益的损失。间接损失必须符合三个条件:预期利益,必然能够得到的利益,直接与违法行为相关联并因之而丧失的利益。损失赔偿既包括直接损失也包括间接损失。...查看全文

侵犯知识产权如何赔偿?

律师分析: 知识产权侵权的,赔偿数额一般是按照被侵权人遭受的实际损失确定;如果无法确定损失的,则按照侵权人获利的情况确定。获利的情况无法确定的,双方可以协商赔偿数额,之后可以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