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姓名权的法律依据

律师回答

姓名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姓名权保护的客体是权利人的姓名。姓名并不限于公民在户籍机关正式登记的本名。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一千零一十四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

《户口登记条例》第18条,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18周岁以上公民需要变更姓名时,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公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姓名权包括以下内容:

1、自我命名权

自我命名权就是自然人决定自己姓名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干涉。自然人的姓,原则上不能选择。如果自然人依法重新选择姓氏,法律也不应干涉。即使女子结婚后是在自己的姓名之外再加上丈夫的姓,也是依据当事人自己的意志决定。姓名一般都是自然人出生时其父母确定,但这不是对自我命名权的否定,实际上是父母亲权的表现,是父母实施亲权的代理行为。自然人成年后,也可以通过姓名变更手续,变更自己的姓名。自我命名权的另一个表现是自然人选择自己别名的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和愿望,来确定登记姓名以外的笔名、艺名以及其他相应的名字,任何人都不得干涉。

2、姓名使用权

姓名使用权就是自然人对自己的姓名的专有使用权。使用自己的姓名是自然人姓名权的重要内容,自然人在民事活动中,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可以使用本名,也可以使用自己的笔名、艺名或化名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得强迫自然人使用或不使用某一姓名。姓名使用权是一种专有的使用权,他人不得故意使用别人的姓名。在现实中有重名的现象,并不是侵权行为。重名也叫姓名的平行,即数人合法取得同一姓名。在这样的情形下,各人都有权使用自己的姓名,也都是正当行使权利,但是故意混同的除外。

3、改名权

改名权就是自然人按照法律规定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也称为姓名变更权。其含义为,自然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不受其他限制。这种变更姓名的行为,虽然仅依单方意思表示就可以生效,但是不经过公示,不得对抗第三人。登记姓名的变更,也必须经过登记,非法变更登记程序不生效力。侵权表现: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盗用和冒用姓名的区别:盗用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盗用B的姓名,向C说自己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冒用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说自己就是B,进行欺骗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姓名权属于具体人格权,指自然人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权利。姓名包括登记于户口簿的正式姓名,艺名、笔名等非正式姓名。

姓名权主要包括三项权利:

一、姓名决定权,也称命名权,即自然人决定采用何种姓、名、及其组合的权利。自然人的命名权在出生后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行使,但这并不影响具备命名能力后的姓名变更权。

二、姓名变更权,指自然人享有的依法改变自己姓或名的权利,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都是允许的,只不过需要到护理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三、姓名使用权,指自然人依法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包括积极行使:在自己的物品、作品上标示自己的姓名,作为权利主体的标志;在特定场合使用姓名,以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消极行使:在作品上不署名;为特定行为后,拒绝透漏自己的姓名。其限制在于:在特定条件下,自然人不许使用非正式姓名,如户口登记、身份证、护照上必须使用正式姓名。姓名权侵害主要表现在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如发现上述情形,权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害等。

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保护名誉权和荣誉权的法律依据

我国法律对名誉权的保护条款有哪些 维护名誉权的法律依据来源于《民法典》、《刑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 ①《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名誉权】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查看全文

保护商标权的法律依据

商标保护的规定是什么 商标权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中国商标权的获得必...查看全文

撤销监护权的法律依据

撤销监护权的法律规定具体如下:现监护人有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或是没有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有关的个人和组织可以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法院经查证属实,应予以撤销,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一、丧尸监护人...查看全文

农村墓地权益保护法律依据

农村墓地法律规定、农村征地补偿标准及拆迁纠纷请律师的好处。农村墓地法律规定包括公墓设施批准、坟墓地点限制、墓穴占地和使用年限规定,以及尊重丧葬习俗。农村征地补偿标准由政府依法批准,包括土地产值确定和补偿费用规定。拆迁纠纷中请律师可...查看全文

赌债不受法律保护的法律依据

赌博产生的债务纠纷受法律保护吗 第一,债务属于非法债务,不应受法律保护。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其次,赌博行为违反了我国治安管理法等法律明令禁止赌博的规定,也违反了民法公序良俗的基本原则,同时损害社会...查看全文

监护权的法律依据有什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2、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3、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查看全文

维护人身权利的法律依据

民法典中如何保护人身自由权   一、民法典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有什么规定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零九条 【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自然...查看全文

名誉权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法律分析:1.民法典从新闻报导、舆论监督、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等方面对名誉权保护进行了规定,上述行为侵犯名称权的,要承担侵权的责任。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查看全文

监护权的法律依据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 一般来说,父母为未成年人的当然监护人。父母死亡的,可以指定其他近亲属担任监护人。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一般都是其配偶当监护人。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不得损害被监护人的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查看全文

子女监护权变更的法律依据

子女监护权变更条件及处理纠纷的法律依据和程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父母一方可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如因疾病、伤残、不尽抚养义务或虐待子女等情形。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如愿意与另一方生活且该方有抚养能力,也可变更。对监护人争议,可由居民...查看全文

探讨监护权法律依据的本质

《民法典》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父母具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若父母无法履行监护责任,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有监护能力的人可担任监护人。拒绝扶养需负刑事责任。监护权和抚养权是不同的概念,拥有监护权并不代表有抚养权。...查看全文

维护人身自由权的法律依据

维护人身自由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查看全文

监护权的法律依据是怎么样的

法律分析: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查看全文

监护权的法律依据是怎么样的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监护权的法律依据:父母是未成年子女当然的监护人,若是父母没有出现不能监护的情形,就必须进行监护。法定监护人具体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二十六条_x...查看全文

监护权的法律依据是怎么样的

法律解析: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查看全文

监护责任的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十一条规定了指定监护人的程序和原则。当监护人确定有争议时,可以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指定。指定监护人前应尊重被监护人意愿,并选择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人。若被监护人权益无人保护,...查看全文

应该如何保护姓名权

公民姓名权被侵害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自然人有权决定、使用、变更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查看全文

署名权与姓名权的法律差异

署名权和姓名权的区别:署名权是作者对署名决定、方式、安排和指示的权利,而姓名权是公民依法决定、使用和变更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人格权。署名权主体可为非自然人,但姓名权主体仅限于自然人,法人无姓名权。...查看全文

盗窃罪名的法律依据

盗窃罪的定罪标准和既遂认定:盗窃罪的定罪标准包括非法占有目的、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等情况。既遂认定可采用失控加控制说,即被害人失去对财物控制或行为人控制财物时可认定为既遂。在判断既遂与未遂时,需考虑财物性质、形态、体积大小、被害人对...查看全文

管制罪名的法律依据

对于“严重刑事犯罪”的定义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上,它指的是性质严重、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的犯罪。狭义上,它是指由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侦查、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宣告刑在五年有期徒刑以上的刑事犯罪。...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