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民事判决依据,主要是根据承认的法律规定,公序良俗原则是重要的,民事法律原则之一,主要是从事民事司法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弥补民事法律法规的一些不足,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那么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在我国,民事判决的依据主要来自于成文的法律法规。在司法实践中,成文法虽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一方面,成文法律规范内容的有限性使其不可能囊括社会生活中所有的民事法律现象,因此,法律规范内容的有限性与法律规范对象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矛盾。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现实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但成文法律规范本身的滞后性又影响了法律的调整范围,不利于处理新出现的民事法律现象。
公序良俗原则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原则,在指导民事司法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弥补民事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不足。法官在现行法律未能规定的情况下,针对不特定个案可援引这一法律原则作为裁判的依据,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使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救济和保护。
二、公序良俗原则是什么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三、公序良俗起源
根据学者的研究,公序良俗原则起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上,所谓公序,即国家的安全,市民的根本利益;良俗即市民的一般道德准则,二者含义广泛,且随时间的不同而不同,非一成不变。违法公序良俗的行为在法律上是无效的。近现代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事立法都明文规定了这一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多次提及公序良俗。如第8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于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153条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的解释》中使用了“公序良俗”,例如第一百零六条、第三百六十条。
以上就是关于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范围的相关介绍,公序良俗原则主要是能够维护社会的正义作为一些个案的处理依据,让利害关系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更好的维护民事主体的权益,对此如果大家有不明白的,建议咨询一下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