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诉法逮捕规定解读

律师回答
摘要:《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条件,包括可能实施新犯罪、危害安全、毁灭证据等。逮捕决定考虑犯罪性质、认罪等因素。犯罪嫌疑人可能判重刑或有故意犯罪记录的应被逮捕。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且情节严重的也可被逮捕。
关于逮捕适用的条件是: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延伸阅读
刑事诉讼中逮捕的程序与条件
刑事诉讼中逮捕的程序与条件是保障司法公正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逮捕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犯罪事实清楚,有逮捕的必要性;2.有确凿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可能会逃避追诉、销毁证据或者干扰证人;3.逮捕对于案件调查、取证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逮捕程序包括:1.批准逮捕决定的程序;2.告知犯罪嫌疑人逮捕的事由和权利;3.尊重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和合法权益;4.及时向犯罪嫌疑人的亲属通报逮捕情况。逮捕程序与条件的合理运用,有助于确保刑事诉讼的公正性和合法性,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结语:逮捕是刑事诉讼中重要的环节,保障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必须满足条件:犯罪事实清楚,逮捕必要;有确凿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可能逃避追诉、毁灭证据或干扰证人;逮捕对案件调查、取证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逮捕程序包括批准决定、告知事由和权利、尊重人权、通报亲属。合理运用逮捕程序与条件有助于确保公正合法的刑事诉讼,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九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四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的法律文书制作逮捕证并立即执行。必要时,可以请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协助执行。执行逮捕后,应当及时通知决定机关。
公安机关未能抓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应当将执行情况和未能抓获的原因通知决定逮捕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逃的,在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撤销逮捕决定之前,公安机关应当组织力量继续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十一节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 第一百六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拘留与逮捕的解读

本文介绍了刑拘和逮捕的地点、决定机关和羁押期限的区别。刑事拘留的执行地点在拘留所,逮捕的执行地点在看守所;决定机关方面,刑事拘留的决定机关是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逮捕的决定机关是检察院和法院;羁押期限方面,刑事拘留最长只能羁押三十七...查看全文

刑诉法逮捕?

律师分析: 逮捕是检察院批准、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公安机关执行的,对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条 逮...查看全文

最新刑诉法逮捕规定是什么

法律解析: 关于逮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查看全文

最新刑诉法逮捕规定是什么?

律师分析: 关于逮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查看全文

刑诉法规定逮捕的条件有哪些?

《刑诉法》规定逮捕条件及程序:有犯罪证据、可能判徒刑以上、取保候审等措施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检察院应审查公安机关提请的逮捕案件,并决定批准或不批准逮捕。批准逮捕后立即执行,通知检察院;不批准需说明理由,如需补充侦查,通知公安机关。...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哪些逮捕条件?

逮捕的条件在《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中有明确的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逮捕权的相关规定

不予逮捕的情形包括:轻微、无大危害的行为;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特赦令免除刑罚;未告诉或撤回告诉的刑法告诉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逮捕的规定是什么?

逮捕是司法机关依法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由并羁押的强制措施,其条件包括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并且其他措施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查看全文

解读刑法相关规定

遗失物占有罪立案标准及刑罚:非法占有他人遗忘或埋藏物,数额较大且拒不交出,公安机关应立案。犯侵占罪处2年以下徒刑、拘役或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处2-5年徒刑并罚金。...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逮捕条文规定的逮捕的适用情形有哪些?

律师分析: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根据有关规定,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对实施多个犯罪行为或者...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逮捕条文规定的逮捕的适用情形有哪些

法律解析: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根据有关规定,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对实施多个犯罪行为或者...查看全文

逮捕的法律规定

逮捕是我国刑诉法规定的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根据刑诉法第六十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查看全文

刑诉法逮捕的条款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逮捕的条件和适用范围,包括可能实施新犯罪、危害社会安全、毁灭证据等情况。逮捕是为了防止社会危险性的发生,保护国家和公众的安全。对于可能判处十年以上徒刑的犯罪嫌疑人或违反取保候审规定情节严重的被告人,逮捕是必要的措施...查看全文

刑诉法不批准逮捕法条是怎么规定的

刑诉法规定了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情形,包括被拘留人不涉嫌犯罪、犯罪事实清楚但刑罚轻微、证据不足、患病或怀孕等。公安机关应根据检察院的决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释放犯罪嫌疑人或变更强制措施。...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 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有以下条件:1、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2、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3、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4、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5、可能实施新...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条件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的条件有以下几个:1、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2、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3、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4、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5、可能实施新...查看全文

刑诉法证据不足不逮捕规定是什么?

律师分析: 刑诉法证据不足不逮捕规定是: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侦查机关查获的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达不到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的程度,或者根本没有证据,虽有证据,但证据不能相互印证,无法得出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的唯一结论的,应...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是怎么规定逮捕时间的

法律分析: 1、《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查看全文

刑诉法关于证据不足不逮捕的规定

刑诉法证据不足不逮捕规定:如果没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或者证据不足以确定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或者证据不能相互印证,就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只有当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且存在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可能发生社会危险的情况下,才应予...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的条件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的条件,包括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企图自杀或者逃跑;可能实施新的犯罪。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对有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