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主动投案者的法律制裁

律师回答
摘要:自首的法律意义及其在刑罚中的作用。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根据刑法规定,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得到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然而,对于自首者的处罚应根据犯罪的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进行适当把握,避免过度宽容。自首必须是主动、直接向司法机关交代罪行,且必须如实供述,否则不符合自首条件。自动投案包括三种情况,无论哪种情况,自首都应被认定。
从轻处罚。
《刑法》第67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但部分犯人自首后依然有判处死刑的可能。如果对自首后的犯罪嫌疑人过于普遍地从宽处罚会产生弊病,与预防犯罪的目的相悖,尤其是对社会危害大的罪名。
投案,即自行前往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作案情况听候处理。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后自动投案,审理时会从轻或减轻处罚,自动投案也包括被家人或朋友说服然后去投案或在家人和朋友陪同下投案,投案后必须交代一切犯罪事实,如果只是去自首而不配合办理案件,如不交代犯罪经过不算自首,如交代了执法机关还没有掌握的线索或事件还可以在量刑上减轻。
通俗地讲,“自首”就是自己检举、揭发自己。也就是举报人将自己涉嫌违纪、违法和犯罪的事实向举报中心进行举报。
根据我国《刑法》,“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人自动投案,是自首成立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前提,就谈不上自首。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人在犯罪之后、归案之前,主动、直接向司法机关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听候处理。自动投案包括三种基本情况:
(1)在犯罪事实和犯罪人都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自动投案;
(2)在犯罪事实已被发现但不知犯罪人是谁的情况下自动投案;
(3)在犯罪事实和犯罪人都已经被发现而司法机关还没有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下自动投案。
延伸阅读
结语:自首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自动投案,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自动投案包括在犯罪事实和犯罪人都未被发现、在犯罪事实已被发现但不知犯罪人身份、以及在犯罪事实和犯罪人均已被发现但未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下自动投案。然而,对于社会危害较大的罪行,过于普遍地从宽处罚可能与预防犯罪的目的相悖。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公正与公平,从轻处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一)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三十三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
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对逃逸者的法律制裁

新交规规定,肇事逃逸并导致人员伤亡的处罚标准为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如果是因逃逸导致救治延误致使人员死亡的,则处罚标准为七至十五年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肇事逃逸造成人员伤亡不...查看全文

对作伪证者的法律制裁

在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会受到法律严惩,包括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作伪证,以及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伪造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伪证行为将被定为伪证罪,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者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查看全文

对未成年贩毒者的法律制裁

未成年吸毒:未满14周岁不予处罚,但责令监护人管教;14-18周岁处轻罚;吸毒成瘾需社区戒毒,严重情况强制隔离;不满16周岁负刑事责任,需受刑事处罚。未成年贩毒:不论数量,均需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者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未成年人犯...查看全文

主动投案者的刑罚规定

自首是指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仅主动投案而不如实供述,则不构成自首,不能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第67条,自首者可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查看全文

主动投案的相关法律规定

自首是指犯罪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根据《刑法》规定,自首者可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即使被采取强制措施、正在服刑,只要如实供述未掌握的罪行,也可视为自首。即使没有自首情节,只要如实供述罪行并避免严重后果,也可获得轻罪...查看全文

对14岁以下犯罪者的法律制裁

未满14岁偷东西不会被刑事处罚,但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若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且情节恶劣,致人死亡或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经最高检核准追诉,将负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针对家暴未成年者的法律制裁

未成年家暴者的处罚根据情节不同而定:轻微情节可处拘留或罚款;严重情节构成犯罪者,根据《刑法》第234条规定,轻伤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重伤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针对16-18岁犯罪者的法律制裁

未成年人犯罪责任划分:满16岁以上者负全部刑事责任,满14岁不满16岁者犯重罪负刑事责任,满14岁不满18岁者从轻处罚,未满16岁者由家长或监护人管教或政府收容教养。...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对雇主的法律义务

劳动仲裁对公司的影响包括信誉受损、员工工作情绪受影响以及长期受劳动局监管;然而,劳动争议仍应通过仲裁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公司应自行承担后果。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但拖欠劳动报酬的争议不受时...查看全文

针对14岁以下杀人者的法律制裁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降至12岁,仅适用于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罪,需经最高检核准追诉。对于12-14岁的未成年人,如情节恶劣,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能否对犯罪者实施法律制裁?

强吻行为的严重程度决定了是否触犯法律,如果被认定为猥亵妇女,则可构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情节较轻者可能不构成犯罪,但仍可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第237条,强制猥亵、侮辱罪可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聚众或在公共场所犯罪或有其他...查看全文

2021年假币制造者的法律制裁

制造假币的处罚标准:犯罪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首要分子、巨额伪造或其他严重情节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酒驾肇事者如何面对法律制裁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可从轻减轻刑罚,但要适当从严掌握,根据损害后果和具体情节处理。交通肇事逃逸不仅加重刑罚,还影响商业险索赔,切忌逃逸。若导致被害人死亡或严重残疾,将构成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交通肇事逃逸后主动投案、如实供...查看全文

16岁犯罪者的法律制裁

未成年人犯罪需承担刑责。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14-16周岁犯故意杀人、伤害、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应负刑事责任。14-18周岁犯罪可从轻处罚。12-14周岁犯故意杀人、伤害罪,致人死亡或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查看全文

谣言传播者的法律制裁

散布谣言将受到法律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散布谣言者可能被拘留五日以上十日以下,并可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者可能被拘留五日以下或罚款五百元以下。情节严重者可能构成诽谤...查看全文

17岁犯罪者的法律制裁

17岁未成年人盗窃的刑事责任与盗窃财物的数额有关,盗窃数额较大的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而具体的刑期则依据具体情节减轻、从轻或者免于处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刑事责任年龄和盗窃罪的刑...查看全文

贩卖毒品者的法律制裁

居间介绍买卖毒品的行为,无论是否获利,都被视为贩卖毒品罪的共犯。即使作为从犯,也应负有责任,但可考虑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均应追究刑事责任,数量越大,刑罚越重。单位犯罪需处罚金...查看全文

涉案偷窃者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了盗窃罪的刑罚,根据盗窃金额和情节的不同,刑罚也会有所不同。盗窃金额不大的一般行政拘留,不会留下案底;盗窃公私财物金额较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将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罚金的处罚;而金额...查看全文

能否对包庇罪犯者进行法律制裁?

本文探讨了我国庇护罪犯的相关法律规定。庇护罪是指为罪犯提供庇护、隐藏处所、财物等帮助其逃匿或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如果行为人事前与犯罪人通谋并商定待犯罪人实行犯罪后予以窝藏、包庇,则两人将构成共同犯罪。庇护罪既遂的量刑标准为处三年以...查看全文

严重职务违法者的法律制裁

渎职罪是一种严重职务犯罪,包括滥用职权罪、徇私枉法罪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及这些罪名,一般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判处3年到7年有期徒刑。相对严重的罪行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判处5到10年有期徒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