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欺诈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婚姻诈骗是以婚姻为诱饵诈骗他人财物的行为,司法机关在认定婚姻诈骗罪时应考虑犯罪故意产生时间、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产的所有权以及被害人态度等因素。根据刑法规定,婚姻诈骗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受害人如果有明确证据,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将进行调查并逮捕婚骗者。
婚姻诈骗,俗称“婚骗”,是以婚姻为诱饵诈骗他人钱财的行为。婚姻诈骗罪是以借婚姻索取财物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并构成犯罪的行为。司法机关在案件中对婚姻诈骗罪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夫妻或近亲属间的故意伤害犯罪,被刑事追究的也不乏其例,只是在处理上考虑双方的特殊关系,与在社会上作案予以区别对待。婚姻关系并非是免责条件,如果因为有婚姻关系,就把诈骗犯罪的主体要求为非婚姻关系的双方主体,显然违背了刑法关于诈骗罪为一般主体的规定。
第一,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上看,以婚骗财的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产生在婚姻关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犯罪故意是认定婚姻诈骗犯罪的重要构成要件。
第二,在客观行为上,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之后,行为人将财物用于个人挥霍。为了掩盖诈骗事实,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为人有时也会将骗取的钱财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但钱财在实质上仍被行为人个人控制和支配。
第三,从骗取的财产的所有权上看,所骗取的财产是一方婚前财产或是与被害人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财产,并非属于婚姻关系成立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第四,案发后,参考被害人的态度,司法机关可以考虑是否有追诉犯罪的必要。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如果涉及到婚姻诈骗,受害人有明确证据的话,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公安机关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查,一旦确立对方的确是属于婚姻诈骗行为的话,将会对其进行逮捕,然后起诉。一般来说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延伸阅读
结语:婚姻诈骗,作为一种以婚姻为诱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了严重的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婚姻诈骗罪的认定应考虑犯罪故意、虚构事实、财产所有权以及被害人态度等因素。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对于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司法机关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刑罚。如果涉及婚姻诈骗,受害人应搜集明确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便司法机关进行调查和起诉。婚姻诈骗行为一经确认,将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节 意思表示 第一百三十八条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结婚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节 意思表示 第一百四十条 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婚姻欺诈的法律条文是什么?

婚姻诈骗犯罪的法律规定及处理方式:婚姻诈骗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故意在婚姻成立前产生、欺骗手段获取财物、财产属于婚前或他人所有,并可根据被害人态度决定是否追诉。根据《刑法》第266条,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刑罚,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查看全文

婚姻欺骗的法律规定

第一,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上看,以婚骗财的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产生在婚姻关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犯罪故意是认定婚姻诈骗犯罪的重要构成要件。第二,在客观行为上,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欺...查看全文

婚姻欺骗的法律规定

骗婚问题的规定具体有哪些 一、什么是骗婚 婚姻诈骗,简称婚骗,是以婚姻为诱饵诈骗钱财,俗称“放鸽子”是最常见的婚姻诈骗形式。婚姻诈骗已经演变成利用真实身份和证件进行合法登记结婚的新型诈骗,这种也是最难打击的。 犯罪嫌疑人利用合法的...查看全文

婚姻诈骗罪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婚姻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徒刑,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数额特别大处十年以上徒刑。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查看全文

合同欺诈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合同欺诈的法律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查看全文

我国欺诈婚姻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婚姻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包括:1. 犯罪故意产生于婚姻关系成立之前;2. 非法占有他人钱财是重要构成要件;3. 婚姻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因地区而异;4. 骗取的财产是一方婚前财产或与被害人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财产,并非属于婚姻关系成立后,“夫...查看全文

合同欺诈罪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本文主要讨论了关于诈骗罪的客体、对象和客观方面的内容。诈骗罪的客体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对象是公私财物。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对于数额巨大和...查看全文

欺诈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法律分析:欺诈的法律定义是故意欺骗他人,使其陷于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之行为。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法...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欺诈和诈骗的区别是什么?

欺诈罪和诈骗罪的区别是:侵犯的客观不同、犯罪客观方面不同、犯罪主体不同、法律适用不同等,对于欺诈罪一般是属于当事人的欺骗行为,并不一定构成刑事责任,但诈骗罪是属于侵犯他人合法财产的行为。...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欺诈与诈骗的区别是什么?

欺诈罪和诈骗罪的区别是:侵犯的客观不同、犯罪客观方面不同、犯罪主体不同、法律适用不同等,对于欺诈罪一般是属于当事人的欺骗行为,并不一定构成刑事责任,但诈骗罪是属于侵犯他人合法财产的行为。...查看全文

欺诈婚姻的特征是什么

婚姻骗局:以欺骗手段缔结的婚姻可被撤销,骗婚者可承担赔偿责任。男性骗婚常涉及假离婚、富裕女性财产继承;女性骗婚则包括为财产再婚、利用男方病态或老年人财产。根据《民法典》,重大疾病未如实告知可撤销婚姻。婚姻无效或撤销后,财产由当事人...查看全文

欺诈婚姻的效力是什么

欺诈婚姻的效力存在待定,若能证明是胁迫婚姻或隐瞒疾病的可撤销婚姻,可依法撤销,否则婚姻合法有效。根据《民法典》规定,因胁迫结婚或重大疾病,受害方可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提起时间应在一年内。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提出请求撤销婚姻,...查看全文

欺诈婚姻的概念是什么?

欺诈婚姻是指男女双方以虚假理由使一方在被欺骗的情况下结为夫妻。法定欺诈情形包括重大疾病未如实告知,另一方可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查看全文

欺诈婚姻的概念是什么

法律分析:欺诈婚姻的概念是男女双方以虚假的各种理由使一方在被欺骗的情况下,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和对方结为夫妻的婚姻关系是欺诈婚姻,法定的欺诈情形是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在结婚登记前没有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查看全文

欺诈性投资罪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虚假出资罪判刑标准及认定标准:虚假出资罪一般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虚假出资金额2%-10%的罚金;单位犯罪则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判刑。认定虚假出资罪需注意行为认定,如未按时缴纳股款或转移财产权。与虚报注册资本罪区别在...查看全文

欺诈性发票罪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虚假发票罪的刑罚根据情节轻重而定。自然人犯此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虚假发...查看全文

欺诈罪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律师分析: 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查看全文

欺诈罪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法律分析:根据法律规定,欺诈罪一般是指诈骗罪,该罪的法律定义是指行为人为诈骗公私财物,实施诈骗行为,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他人在错误认识下处分了财产,遭受了财产的损失,行为人得到了财产。法律依据:_x000D...查看全文

欺诈婚姻罪的特征是什么?

《刑法》中无“婚姻诈骗”罪名。婚骗财的诈骗犯罪故意通常在婚姻成立前产生。诈骗行为包括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被害人信任。骗取的财产通常是婚前财产或与被害人相关的他人财产,并非婚姻关系后的共同财产。诈骗罪主观要件表现为直接有意,并具有...查看全文

何为欺诈行为,法律规定是什么

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