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准备杀人的警察,强制措施是否可行?

律师回答
摘要:准备杀人警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如果嫌疑人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可以对其先行拘留。犯罪预备的种类包括调查犯罪场所、准备犯罪手段、排除障碍、追踪被害人、出发前往犯罪地点、勾引共同犯罪人、拟定犯罪计划等。
一、准备杀人警察是否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准备实施杀人行为是属于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的情形,可以对嫌疑人先行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二、犯罪预备的种类有哪些
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如行为人为实施盗窃活动而事先查看银行所处的位置、保险柜放置的地方、毗邻的建筑物、逃跑的路线等。
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楼顶下滑入窗技术。
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是指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排除实行犯罪时可能遇到或已经遇到的障碍,以便进一步实行犯罪创造有利条件。既可能是单纯地排除障碍,等待时机成熟再实施犯罪,也可能是在排除障碍之后,立即着手实行。
4、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
5、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出发前往犯罪地点,是指已经开始向犯罪场所进发。
6、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
7、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的计划,等等。
延伸阅读
结语:综上所述,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准备实施杀人行为属于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的情形,可以对嫌疑人先行拘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特定情形下可以先行拘留。犯罪预备的种类包括调查犯罪场所、准备实施犯罪手段、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追踪被害人等。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当严格依法进行调查和取证,确保公正与公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三百三十五条 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准备杀人警察是否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准备杀人警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准备实施杀人行为是属于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的情形,可以对嫌疑人先行拘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查看全文

准备杀人警察是否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法律分析:准备杀人警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可以先行拘留犯罪嫌疑人;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查看全文

准备杀人警察是否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法律解析: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准备实施杀人行为是属于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的情形,可以对嫌疑人先行拘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查看全文

准备杀人警察能不能采取强制措施

准备杀人警察能采取强制措施。准备实施杀人行为是预备犯罪,犯罪的情形可以先拘留嫌疑人。公安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拘留:1、准备犯罪、犯罪或者犯罪后立即发现;2、受害人或者在场的人指认其犯罪;...查看全文

针对行政强制措施能否复议

法律分析:针对行政强制措施,是能复议的。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而提起的复议申请,在行政机关受理复议申请的范围之内。因此如果还符合其他申请条件的,复议机关应当予以受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查看全文

针对行政强制措施能否复议?

律师分析: 能。依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第六条 实施...查看全文

针对交警强制措施,如何进行处理?

交警对交通违法行为实施强制措施时,当事人需要按规定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补办手续,并可能面临罚款或驾驶证暂扣、吊销等处罚。如果当事人故意遮挡、污损或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也将受到相应处罚。交通警察可以先扣留驾驶证,并将案件移交给...查看全文

检察院是否可以实施强制措施

检察院可以实施强制措施。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法定强制方法。强制措施分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查看全文

检察院是否可以实施强制措施

法律分析:检察院可以实施强制措施。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法定强制方法。强制措施分为拘传、取...查看全文

交通警察的行政强制措施有哪些?

交通警察可以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主要包括扣留车辆、扣留机动车驾驶证、拖移机动车、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收缴物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交通警察是否具有强制措施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交通处理...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是否可诉?

律师分析: 行政强制措施是可诉的。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应当予以受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十二条 人民法...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是否可诉

法律分析:行政强制措施是可诉的。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应当予以受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是否可诉

法律解析: 行政强制措施是可诉的。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应当予以受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十二条 人民法...查看全文

交警行政强制措施?

律师分析: 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机关依其职权采取强制手段限制特定的相对人行使某项权利或强制履行某项义务的处置行为。 (一)、扣留车辆; (二)、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三)、拖移机动车; (四)、收缴非法装置; (五)、检验体内酒精、...查看全文

强制措施是否法院执行措施

法律分析:强制措施不是由法院执行措施,一般都是由公安机关执行措施。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法...查看全文

是否可以对保安实施强制措施?

保安不能实施强制措施,只有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有权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以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查看全文

针对未满14岁杀人的法律措施

未满14周岁孩子杀人不构成犯罪,不会被判刑,但其家长或监护人需加以管教;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减轻处罚;侵害他人造成损害需赔偿费用,由监护人承担。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行为是否可诉

法律分析:行政强制措施行为是可以就其提起行政诉讼的。根据《行政诉讼法》对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并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查看全文

强制措施是否可诉

法律分析:行政强制措施是可诉的行政行为。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个月内,依法起诉维护其合法权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查看全文

强制措施是否可诉

法律分析: 强制措施如果是指行政强制措施,是可诉的。当事人如果不服行政强制措施的,一般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该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个月内提出行政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