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精神疾病的职工如何维权?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除了劳动者依法解除合同外,还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合同、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合同等情形。其他情形还需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来具体判断。
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分析。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延伸阅读
精神疾病职工权益保护手册
《精神疾病职工权益保护手册》是一本旨在帮助患有精神疾病的职工维护自身权益的指南。该手册提供了关于法律保护、就业权益、工作环境、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和实用建议。在法律保护方面,手册涵盖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包括劳动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以及职工应如何合法维权的指引。同时,手册还介绍了职工在就业过程中应享有的权益,如平等就业机会、合理调整工作安排等。此外,手册还提供了关于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歧视和偏见的实用建议,以及保护职工隐私的相关信息。《精神疾病职工权益保护手册》旨在为患有精神疾病的职工提供全面的指导,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实现平等就业和公平待遇。
结语: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具体情形包括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等。此外,还有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因此,在具体案件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精神疾病职工权益保护手册》为患有精神疾病的职工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包括法律保护、就业权益、工作环境、隐私保护等方面的信息和建议,旨在帮助他们实现平等就业和公平待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五条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造成女职工损害的,依法给予赔偿;用人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一条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职工患精神病如何处理

职工患精神病,应对患病职工先给予医疗期,如果病情严重,医疗期应适当延长。医疗期满后,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终止劳动关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或退职手续。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查看全文

职工患精神病如何处理?

律师分析: 职工患精神病,应对患病职工先给予医疗期,如果病情严重,医疗期应适当延长。医疗期满后,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终止劳动关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或退职手续。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医疗期...查看全文

精神病患者的就业权如何维护?

精神病患者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决定其签字辞职的有效性。如果在辞职时具备行为能力,则辞职有效。精神病患者无法辨认自己的行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自行进行的民事行为通常无效,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查看全文

精神疾病患者如何解决?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与精神状况相关,不能一概而论。在精神病程度无法辨认或控制行为时造成危害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部分丧失辨认或控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从轻处罚。...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患有精神疾病的罪犯

精神病人犯罪的主要处理方法和类别,以及其犯罪的主要原因。根据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分为无责任能力、有责任能力和限制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不负刑事责任,但需受到监护和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需负刑...查看全文

精神病患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的三种情况:确实有精神病不负刑责,间歇性精神病发病期间内不负责,非发病期间需负责,无精神病需负责并受刑罚。鉴定应由指定医院进行,结论需鉴定人签名并加盖公章。...查看全文

精神病患者经常家暴如何维权?

精神病人的特殊情况下,应区别对待。间歇性精神病人应在精神正常时进行诉讼。无诉讼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可由父母、近亲属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监护,需经当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同意。...查看全文

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如何申请离婚?

精神病人离婚诉讼需设诉讼代理人,监护人代理已设者,未设者按法指定。父母可代理配偶离婚诉讼。离婚需当事人明示意愿,代理人无权决定。需法院裁决结案。...查看全文

患有精神疾病者如何争取子女抚养权?

精神病人争取孩子抚养权需考虑自身条件是否有利于孩子发展。父母双方有抚养义务和权利,离婚不影响。抚养权归属取决于经济、生活条件和对孩子身心健康的保护。具体归属需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患有精神疾病的杀人事件

在处理精神病人杀人事件时,应兼顾惩罚与关怀,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关怀,同时通过财产赔偿或监护人责任来保障受害者的利益,既维护司法公正又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查看全文

患有精神疾病的罪犯如何定罪量刑?

精神病人犯罪处理: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可减轻处罚;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其行为能力受限,需有法定代理人...查看全文

乡村如何应对精神疾病患者?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后不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在法院或检察院审理过程中,将犯罪嫌疑人称为精神病人,并按照精神病规定进行鉴定,决定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查看全文

患有精神疾病如何办理离婚手续?

精神病患者离婚登记需满足特定程序,如配偶虐待或损害其人身权益,监护人可变更监护关系后代理离婚诉讼。离婚时,精神病患者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和帮助请求权。损害赔偿可由无过错方要求对方赔偿,而帮助请求权可在一方生活困难时由另一方提供适当帮...查看全文

患有精神疾病的离婚方法

精神病人在民事诉讼中需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包括离婚案件。法定代理人的行为具有法律效力。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时,其诉讼行为须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审理此类案件应适用普通程序,并组成合议庭保护精神病人的权益。离婚诉讼...查看全文

患有精神疾病的女性如何争取孩子的抚养权?

精神疾病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法院判决抚养权需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生育能力、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等。两周岁以下判给女方,十周岁以上优先考虑孩子意愿。...查看全文

发现妻子患有精神疾病

本文介绍了离婚的相关规定,其中指出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精神正常时可以自愿离婚,并可以就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达成一致。对于不符合上述情况的夫妻,可以由想离婚的一方向对方所在地的法院起诉。此外,文章还提到老婆退休后也可以提出离婚,但需...查看全文

离婚时,患有精神疾病的夫妻如何处理?

夫妻一方患有精神病可以提出离婚。如果精神病久治不愈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可以向法院申请离婚。法院会进行调解,若调解无效,可以准予离婚。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在其具有行为能力时申请协议离婚或向法院起诉离婚。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查看全文

派出所如何应对精神疾病患者

派出所应根据情况处理精神病患者,要求监护人加强看管并可索赔,派出所可协助调解。有监护人且无力监管者可送往精神病院。若精神病患者即将或正在实施危险行为,报警后派出所未采取行动属行政不作为,严重后果将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患有精神疾病的夫妻想要离婚,如何处理?

精神病引发的离婚诉讼需注意患者的监护、生活、治疗等问题。对于久治不愈、感情破裂的情况,法院可准予离婚。精神病人的诉讼能力和行为能力需考虑,需要设置代理人。间歇性精神病人应保障其处理婚姻事务的权利。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查看全文

患有精神疾病的夫妻如何办理离婚手续

夫妻一方患精神病如何起诉离婚,需要先更换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然后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准备身份证、夫妻关系证明、财产证明等材料,提起离婚诉讼。如果感情确已破裂,法官认定不适合继续共同生活,就会判决离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