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业务、移动终端丢失、移动操作系统及app应用软件、免费无线网络、用户登录支付认证方式、用户登录支付认证方式等方面。
1、传统业务带来的安全风险,手机终端固有的业务包含短信、彩信、话音等。在用户利用短信/彩信方式完成信息传递和移动支付时,黑客可能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窃取其中的关键信息。
2、移动终端丢失带来的安全风险。丢失意味着别人将会看到电话、数字证书等重要数据,拿到移动设备的人就可以进行移动支付、访问内部网络和文件系统等,给用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移动操作系统及app应用软件的漏洞带来的安全风险,而众多的app应用软件的漏洞,可以使黑客对手机界面进行实时监控,当运行在支付应用安全界面时,进行截屏录屏,截取重要的账户信息。
4、免费无线网络带来的安全风险,如今很多场所都部署了免费网络,然而这些网络很容易被罪犯劫持并监控,通过分析软件窃取用户个人资料、银行账户、网络支付账户密码,实施资金的盗刷。
5、用户登录支付认证方式存在缺陷带来的安全风险。大部分金融支付机构均采取单一因素进行身份认证,无论是短信验证码认证、指纹认证、人脸识别等认证方式,都因为认证因素过于单一,而在安全性上得不到强有力的保障。
6、用户登录支付认证方式的安全风险。
一、在生活中,我们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呢?
1、完善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立法过程中,加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立法,加强相关的责任承担,明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举证责任等。
2、明确监管主体,加强监管,对于移动支付的支付清算、市场准入、资金安全、金融安全等负责监管。
3、提高用户自身风险意识,用户应当提高风险意识,重视个人信息的保密工作。
4、加强移动终端本身的安全。
综上所述:上述文字为您介绍了“移动支付风险有哪些”的相关内容,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移动支付方式如短信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等,我们在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时,也一定要了解移动支付的风险,并做好风险防范,希望上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法律规定: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金融机构应当将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纳入本机构风险管理的总体框架之中,并应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的运营特点,建立健全电子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和电子银行安全、稳健运营的内部控制体系。
第三十二条,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应当具有清晰的管理架构、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内部授权控制机制,能够对电子银行业务面临的战略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实施有效的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