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逃逸应对策略

律师回答
摘要:当遇到对方逃逸时,当事人应记住对方车辆的型号、颜色、号牌以及其他主要特征,并及时报警。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包括明知发生事故后逃离现场、认为自己无责任后离开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处理义务、弃车离开现场后返回等8种情况。这些行为可能导致肇事者承担刑事责任。
遇到对方逃逸,当事人应当可以、并力求记住对方车辆及对方的以下几种特征并及时报警:
1、车辆的型号。如:小客车、吉普车、旅行车、大客车、大货车、小货车等。
2、车辆的颜色。如:红色、绿色、白色、黑色、黄色等。
3、车辆号牌。包括:颜色(如:小客车为蓝色,大客车为黄色)、号码(最好记全,无法记全也应当记住其中前面或后面的两个数字)。
4、车辆的其他主要特征。如:车身上的图案、文字;有无装载物,装载物的名称等。
5、逃逸者本人的主要特征。如:身高、体态(胖瘦)、年岁(青年、中年、老年或约多少岁)、长相(身体外露的部位是否有疤痕、纹身、黑痣等)、衣着等。
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以上八种行为可以认定为交通事故逃逸行为,并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追求肇事者的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及时报警和提供准确的信息对于解决交通事故逃逸行为至关重要。当事人应当尽力记住对方车辆的型号、颜色、号牌以及其他主要特征,同时对逃逸者本人的身高、体态、年龄、长相和衣着等进行观察。根据法律规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逃逸行为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包括明知事故发生却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认为自己无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听候处理义务等情况。这些行为可能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因此,我们应当积极配合警方调查,以维护交通安全和法律公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道路交通事故逃逸应对措施

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理及相关规定:对于逃逸行为,根据情况进行处理。未构成犯罪的可处罚款或拘留,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可吊销驾照,逃逸的还终生不得重新领取驾照。相关规定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肇事逃逸者将面临罚...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应对策略

交通事故逃逸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中,逃逸方需承担全部责任,但可减轻责任若对方也有过错。行政责任中,逃逸者将被吊销驾照,终生不能重新取得。刑事责任中,逃逸者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特别恶劣情节则面临三年以上七年...查看全文

道路交通事故应对策略及处理措施

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当事人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抢救伤者和财产。其次,要向交通管理部门或执勤交警报案,并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接下来,公安机关会根据需要,指派专业人员或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车辆、物品、尸...查看全文

车损事故逃逸应对策略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罚根据情节而定:未构成犯罪者,公安机关可罚款200-2000元并拘留不超过15日;构成犯罪者,除追究刑责外,吊销驾照并终身不得重新领取;具体量刑视情况而定,逃逸的交通肇事罪可判3-7年有期徒刑,致人死亡者可判7年...查看全文

道路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罚

驾驶人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未构成犯罪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行政拘留;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中华人...查看全文

道路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

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处理策略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时,参加强制保险的机动车由保险人在保险责任限额内赔偿;若机动车不明或未参保,或者抢救费用超出保险责任限额,被侵权人的人身伤亡费用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查看全文

处理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策略

本文介绍了交通事故中逃逸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应对方法。逃逸行为有两种,一是发生事故后驾车逃逸,二是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弃车逃逸。在“私了”事故中,逃逸者通常会有明显的行为表现,如发生口角后驾车离开现场,发现车辆无车牌或非司机驾车时逃逸,或...查看全文

道路交通事故逃逸处罚规定

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包括刑事和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逃逸或有恶劣情节者将面临3-7年有期徒刑,致人死亡者将面临7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时还会被吊销驾驶证,并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查看全文

道路交通法肇事逃逸

法律分析: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 《解释》中“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指的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形,是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前提条件。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发生了交...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伤害事故应对策略

交通人伤事故应立即停车报警,保护现场,抢救伤者,配合交警调查,协商赔偿或申请调解。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驾驶人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报告交警或公安机关。其他人应予以协助。...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撞人应对策略

交通事故撞人后的处理方法:1、立即报警并等待警察到场,提供事故信息,不能离开现场;2、除非轻伤拒绝就医,一般应寻求救护车或通知急救部门前来救治。...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纠纷应对策略

交通事故纠纷处理流程及时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立案、勘查现场、认定责任、处罚肇事者、调解赔偿;交通事故诉讼一般三个月内结案,有上诉则二审三个月;赔偿诉讼时效为三年,超过二十年不予保护,可申请延长。...查看全文

对方逃逸肇事,我方应对策略

当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时,我们应立即报警处理。交警部门将在十日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确认肇事车辆和驾驶人。根据该认定书,如果肇事逃逸车辆承担责任,肇事车辆保险公司将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进行赔偿,或者受害者可以向道路交通事故社...查看全文

对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认识?

律师分析: 对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认识:主观上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或救助义务,驾驶肇事车辆或者遗弃肇事车辆,逃离道事故现场的;客观上有逃离现场的行为的,那么就会被认定肇事逃逸。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查看全文

对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认识

法律分析:对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认识:主观上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或救助义务,驾驶肇事车辆或者遗弃肇事车辆,逃离道事故现场的;客观上有逃离现场的行为的,那么就会被认定肇事逃逸。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查看全文

避免交通事故逃逸的对策

交通事故后逃逸涉嫌交通肇事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吊销驾驶证等。对于酒后驾驶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甚至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同时,公安机关还会吊销该...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应对指南

轻微车祸逃逸的处理方式及相关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逃逸行为可处以罚款或拘留,具体金额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决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包括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无证驾驶后逃离现场等。对于这些情形...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应对措施

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理流程及规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当事人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报告交警或公安机关。若无人身伤亡且无争议,可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赔偿;若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应先撤离现场再协商处理。逃逸者应被举报并吊销驾照,构成犯罪者将...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交通事故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应以逃避法律追究为前提,不仅限于逃离现场。肇事逃逸者需承担主要责任,但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对其处以罚款、拘留和扣分的处罚。若致人死亡,将终身吊销驾照,并根据刑法规定处以有期徒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