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关于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民法典明确了对于侵害人格权的行为,行为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行为人拒不承担责任时,法院可通过发布公告或公布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并由行为人承担费用。名誉侵权主要表现为侮辱和诽谤,侵害个人和法人的名誉权。
一、民法典的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承担有哪些
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条【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承担】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二、名誉侵权的形式
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重要隐私等。
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
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侮辱、诽谤是常见的名誉侵权行为,对法人名誉的侵害,主要表现在散布有损法人名誉的虚假消息,如虚构某种事实,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以图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等等,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
延伸阅读
结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于侵害人格权所造成的影响,行为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具体的民事责任应与侵害行为的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如果行为人拒不承担责任,法院可以通过在媒体上发布公告或公布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并由行为人承担相应费用。名誉侵权主要包括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重要隐私等方式。侮辱是指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而诽谤则是指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这些行为都属于名誉侵权,对于侵害法人名誉的行为也同样适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肖像权 第一千零一十八条 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肖像权 第一千零二十三条 对姓名等的许可使用,参照适用肖像许可使用的有关规定。
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典的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承担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了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具体的责任承担方式和影响范围应相当。对于拒不承担责任的行为人,法院可通过发布公告或公布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并由行为人负担相关费用。名誉侵权主要包...查看全文

国家赔偿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方式

一、名誉权侵权的赔偿方式有什么 1、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赔偿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精神损害抚慰金。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查看全文

侵权者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的,应如何处理

法律解析: 在侵权人拒绝主动赔礼道歉的情况下,法院会通过其他方式来让侵权人承担责任,消除侵权所带来的影响,维护被侵权人的权利。对于侵权人拒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估告、登报等方式,将判决内容及...查看全文

侵权者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的,应如何处理?

律师分析: 在侵权人拒绝主动赔礼道歉的情况下,法院会通过其他方式来让侵权人承担责任,消除侵权所带来的影响,维护被侵权人的权利。对于侵权人拒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估告、登报等方式,将判决内容及...查看全文

侵权者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的,应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在侵权人拒绝主动赔礼道歉的情况下,法院会通过其他方式来让侵权人承担责任,消除侵权所带来的影响,维护被侵权人的权利。对于侵权人拒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估告、登报等方式,将判决...查看全文

侵权者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的,应如何处理

法律解析: 在侵权人拒绝主动赔礼道歉的情况下,法院会通过其他方式来让侵权人承担责任,消除侵权所带来的影响,维护被侵权人的权利。对于侵权人拒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估告、登报等方式,将判决内容及...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关于下水道堵塞责任的规定

共有下水道堵塞责任分析:正常情况下,物业公司负责维护共用水管道;但若因个别业主违规使用导致,责任免除物业公司,有过错的业主需承担维护责任。若无法确定具体责任人,共有设施问题需由业主共同承担赔偿责任,维护公共利益。...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关于彩礼的规定

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在以下情况下有权要回婚姻彩礼:(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对于适用第二项和第三项规定的情况,双方离婚是要求的前提条件。...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法赔偿的规定

侵权赔偿有以下这些:1、侵害人身的财产损害赔偿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

合同违约责任原则是根据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当合同没有约定违约责任时,受害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赔偿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违约方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如果合同对违约责任没有明确约定,受损害方可以根据标的性质...查看全文

民事责任范围:关于名誉权侵犯的法律规定

侵犯名誉权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侵犯名誉权的主要方式有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当事人可以在对方所在的法院起诉侵犯名誉权的案件,一审法院应在7日内...查看全文

赔礼道歉属于校园欺凌可能涉及的民事责任形

属于。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一、触碰法律底线的后果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的行为构成侵权的,需要对被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那么,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有哪些呢?为大家整理了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关于担保人责任的规定

担保人的责任是否免除取决于债权人的决定,免除责任会降低债权人实现债权的能力。担保人可以委托他人代签,但需出具委托书,否则可能涉嫌贷款诈骗罪。伪造签名、毁灭证据等行为将受到法律追究。如果保证合同未约定保证日期,保证责任仍然存在,保证...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关于彩礼的规定属于谁?

《民法典》规定彩礼归女方所有,但男方可在特定情况下追回。彩礼退还情形包括未办结婚登记、未共同生活、导致男方生活困难等。退还额度没有明确规定,可参考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要求。若无结婚或未同居,男方可要求彩礼返还。综上所述,彩礼是男方赠予...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关于民事行为的规定

新旧法并存,原则上从旧兼从轻;新法生效,未决案件从新处理;司法解释以被解释法律为准;不同法律规定,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普通法与旧法冲突,由有权机关裁决。...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关于雇工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

《民法典》规定个人间劳务关系中的责任分配及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并可向有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受损害,责任由双方过错承担。若第三人行为导致提供劳务一方损害,提供劳务一方可要求...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关于姓名权的规定

根据《民法典》,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名称权。自然人享有姓名权,可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此外,自然人应当按照父姓或母姓命名。...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中关于彩礼的规定

彩礼支付金额在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离婚后能否要求退还彩礼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未办理结婚登记、未共同生活或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等情形。相关证据包括谈婚论嫁状态的通讯记录、财产支付证据和当地风俗习惯的证明。彩礼支...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关于离婚彩礼的规定

彩礼是中国古代婚嫁习俗之一,根据中国法律规定,离婚后男方能否要求退还彩礼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要求退还彩礼的情形包括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办理结婚登记但未共同生活以及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情况。如果符合这些情形,人民法院应予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