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承担离婚债务?

律师回答
摘要:离婚后不需要承担任何债务的方法是证明债务是个人独自承担的。股权债务是否夫妻共同债务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个人违约债务一般不属于共同债务,但若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则属于共同债务。证明不是共同债务可通过证明债务非婚姻期间产生、债务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个人继承遗产和债务等方式。
离婚后不需要承担任何债务的方法是,只要能证明债务是个人独自承担的,就可以不必承担任何债务。如果可以证明债务不是夫妻共同债务,而是个人单方面对外的债务,就可以不用承担任何债务。不过,通常很难找到相关的证据。
一、股权债务是不是夫妻共同债务
股权债务是不是夫妻共同债务,这个需要根据具体的案件情节来确定。
1.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可以起诉夫妻双方。
2.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法律规定情形,即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的除外,就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不能一起起诉。
一般个人违约之债是不属于共同债务的,如果债务虽然是由一方个人名义产生的,但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就是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二、要怎样证明不是共同债务
根据我国有关夫妻共同债务、个人债务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夫妻之间如果要证明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其中一方能够证明债务不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
2、如果债务存在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但是债务没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那么也不是夫妻共同债务;
3、夫妻其中一方在婚前或婚后因遗嘱或赡养遗赠协议而单独继承遗产和债务,也是属于个人债务,不是夫妻共同债务。
延伸阅读
要如何证明个人债务不是共同债务
根据我国有关夫妻共同债务、个人债务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夫妻之间如果要证明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有以下几种情况:1、其中一方能够证明债务不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2、如果债务存在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但是债务没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那么也不是夫妻共同债务等等。
结语:离婚后不需要承担任何债务的方法是,只要能证明债务是个人独自承担的,就可以不必承担任何债务。但如果可以证明债务不是夫妻共同债务,就可以不用承担任何债务。不过,通常很难找到相关的证据。要怎样证明不是共同债务呢?根据我国有关夫妻共同债务、个人债务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夫妻之间如果要证明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有以下几种情况:1、其中一方能够证明债务不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2、如果债务存在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但是债务没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那么也不是夫妻共同债务;3、夫妻其中一方在婚前或婚后因遗嘱或赡养遗赠协议而单独继承遗产和债务,也是属于个人债务,不是夫妻共同债务。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避免离婚后承担债务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一般是要双方共同偿还的。但夫妻可以就债务偿还进行约定,如离婚,一方承担责任后,可据协议向另一方追偿。 离婚后夫妻怎么承担债务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避免承担债务?

离婚后,债务和净身出户并没有直接关系。债权人有权要求双方归还在婚姻期间产生的债务,包括用于生产经营、家庭开支或双方都认可的债务。离婚协议只对双方有效,债权人可以要求双方归还共同债务。如果夫妻双方在婚姻期间有约定个人财产归属,债务也...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避免承担任何债务?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第一千零八十九条的规定:1、在离婚后,对方的个人债务不用承担,只要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债务是对方个人的,那就不用承担。否则夫妻共同债务都要由双方共同承担。个人债务包括:婚前一方的个人债务;婚后一方超出家...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避免债务承担?

离婚可免除承担债务,需证明债务为个人债务,可通过以下证据:1.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一方个人债务;2.夫妻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第三人知晓该约定;3.证明债务不在婚姻期间产生。...查看全文

民法典婚内如何避免承担共同债务

法律分析:婚内一般无法避免承担共同债务。因为一般的婚内夫妻共同债务,法定应当由夫妻共同偿还,但在离婚时,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可以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夫妻离婚如何避免债务

夫妻离婚是不可以逃避共同债务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琼儿如果协议分割债务的,除债务人表示同意外,一般不作用于债权人,...查看全文

离婚如何避免债务纠纷

夫妻离婚逃避债务的主旨是:举证无偿转让财产离婚躲避债务,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行为;离婚躲避债务的债权人诉讼时效为三年;夫妻离婚一方无法偿还债务时,可协商由有偿还能力的一方先偿还,债权人可要求夫妻任何一方承担连带偿还责任。...查看全文

如何避免离婚后有债务

法律分析: 离婚后承担的连带清偿责任是无法避免的。虽然夫妻可以约定债务各自承担或归一方全部承担。但是,夫妻间协议的约定只对协议中的夫妻双方产生效力,不能约束第三人。这种协议约定是有效的,也是法律所认可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查看全文

股权转让后如何避免承担债务?

股权转让后股东本身就不需要承担公司债务。公司的债务与股东个人无关,应由公司以公司财产承担,所有的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如何避免婚后债务

法律分析:避免婚后债务的方法是:_x000D_ 1、非举债方应尽量避免在大额债务协议书上签字;_x000D_ 2、避免使用自己的资金账户和债权人产生交集;_x000D_ 3、避免经济上过于依赖配偶方的支持;_x000D_ ...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债务如何避免债务人承担责任?

本文介绍了夫妻共同债务免除债务人责任的情形,包括夫妻双方可以事先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夫妻之间也可以对债务承担的约定以及对债权人有效、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负债、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且收入确...查看全文

如何避免债务

法律分析:避免债务只能减少向外借款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如果有了债务需要承担偿还责任,应当按时偿还,否则还需要承担逾期利息以及违约责任等。如果拒不偿还,出借人还可以提起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避免偿还债务?

离婚后,对方个人债务有责任承担,但需提供证据。夫妻共同债务需双方共同承担。个人债务包括婚前个人债务、超出家庭生活所需的债务以及以夫妻名义借款却用于个人生活的债务。...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避免债务问题?

夫妻双方到公证处签订夫妻财产分别所有的协议,并有公证处出具公证书。具体细节、需提供材料,咨询当地公证处。尽快办理。如不公证,仅对你们两个人有效,不能对抗第三人,也就是说,不公证,债务仍是共同债务。 如何避免债务 (一)个人借款可以...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避免债务责任?

离婚后如何不承担债务,主要有三种情况可以证明:一是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二是夫妻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三是能证明债务不在婚姻期间产生。对于婚前个人债务的清偿,配偶只在实际受益范围内承担责任。转化为夫妻共同债务需满足一系列条件,如共同居...查看全文

如何避免债务担保人脱保?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查看全文

离婚如何避免夫妻共同债务

离婚规避债务的应对方法: 1、发布申报债权公告,确保公告时间不超过审限。 2、征询债权人意见,确定夫妻双方债务的分担方式。 3、追加债权人为第三人参与离婚案件。...查看全文

怎样避免夫妻债务承担

夫妻间债务怎么规避 1、借款人与债权人明确约定该债务为个人债务,与夫妻另一方无关。 2、夫妻之间进行财产约定,签署书面协议并邀请有关人员作为见证人,同时做好相关财产变更等手续,在债权债务发生时想方设法将该约定让债权人知晓。法院可以...查看全文

离婚债务如何承担

法律解析: 夫妻离婚债务承担的进行是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九...查看全文

离婚债务如何承担?

律师分析: 夫妻离婚债务承担的进行是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九...查看全文